顼春哲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他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们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文明;现代价值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lso pointed out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and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He believ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major ev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present and benefits. Marx'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has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new era. Therefore, we must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that respects nature, conforms to nature, and protects nature, and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Marx;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odern value
一、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
(一)时代背景
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19世纪中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人类文明,创造了社会财富,彰显出在改造、利用自然界中人类巨大的力量;另一方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广大无产阶级经济处境、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也逐步暴露出其内在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回顾这一革命的历史成就时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大肆开采自然资源,不仅破坏了生产力,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而且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
(二)理论基础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马克思对自然科学中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主要是受到19世纪自然科学中的生态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进化论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自然历史”的基石,达尔文的进化论引起了人类学革命,马克思提出了人类进化是以“劳动”为基础的理论,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自然进化观的启发。
第二个方面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及费尔巴哈哲学中自然观的批判与超越。黑格尔指出,“绝对精神”的外化就是自然界,“绝对精神”实现自身的工具就是人,人与自然界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相同的。马克思一方面指证了其唯心主义本质,另一方面又对黑格尔人与自然观方面所体现出来辩证的方法的“革命性质”表示了肯定。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从黑格尔辩证法中吸取和改造的经验,同时也对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式吸收。费尔巴哈曾说过:“我的学说和观点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这就是自然界和人。”②他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用来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③他指出费尔巴哈并不是把客观存在作为人的活动去理解,认识不到实践的重要作用,并没有从主体的角度去理解客观事物的存在。
二、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④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先在性,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与自然前提。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生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于社会之中,具有属人的性质。马克思认为,虽然自然先于人类存在,自然界具有客观性,但这种论述只是客观的从科学的角度来论述的。我们所处的自然是作为人类活动对象的自然,自然被烙印上了人类的活动痕迹,有着属于人类的存在价值。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写道:“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植物是一样的,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⑤马克思认为,统治人的并不是神和自然界,而是人本身。马克思认为尽管人们能够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进行改造,但不能认为人类可以脱离自然甚至超越自然。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应当是和谐共存、互利共生的辩证统一的整体,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才能在自然中生活。
三、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现代价值
首先,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理论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系统,物质文明建设固然重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但是,必须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即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时,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生态系统和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方法。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人们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提醒人们必须增强生态保护意识,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把人类自己的行为纳入自然界的进化中去,维护生态平衡就是维护人类自身的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之,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从哲学高度,即人与自然关系、人的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异化等方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关系、整体关系、辩证关系,从而告诫当代人类如何正确对待自然、修正完善自己的行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②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84.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④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10.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67.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