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豪
【摘 要】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提上日程。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国应当吸取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从而更好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通过对美元国际化过程的四个阶段进行简要分析,总结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应当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三个阶段稳步推进。
【关键词】美元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条件;路径
一、前言
当前的中国是一个有着较强经济实力和较高国际地位的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日渐密切。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非常频繁,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进行广泛的流通,获得了较高的信誉。而且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努力推进利率市场化,资本管制也逐渐放开,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人民币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且我国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尚需规范和完善,若过快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过程,从中吸取经验,更好的反哺人民币国际化。截至目前,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占比超过60%。所以,从美元的国际化进程中我们或许可以学到一些经验。
二、美元国际化进程
美元的国际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870—1914年,美元国际化的起点
这一时期,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英镑是世界上最“硬”的货币。但是,随着美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其贸易规模的扩大,美国的经济开始腾飞。在1879年美国实施金本位制以及1913年联邦储备体系建立后,美元的可兑换性和美元币值的稳定性得到了保障。美元开始进入国际舞台。此时的英镑虽然地位有所衰落,但仍为世界主导货币。
(二)1914—1944年,美元的历史性机遇
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后,英国的经济水平跌入低谷,英镑的影响力大幅下降。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一举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战后,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大量援助帮助欧洲国家的战后恢复,从而极大提高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同时,美国拥有近半数的世界黄金储备,仍能保持金本位制。美元的国际化历程越走越顺。
(三)1944—1973年,美元实现完全国际化
此时的美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强国,战争的创伤使欧洲各国与日本非常依赖美国的援助与支持。在这一时期,美国出口迅速增长,1948年美国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超过百分之二十。
在1944年7月,美国与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得美元成为黄金等价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得以确立。美元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完全国际化,美元成为世界硬通货。
(四)1973年至今,美元地位逐渐下降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导致了美元危机的爆发从而迫使美国政府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各国相继实施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和浮动汇率。美元的国际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得以延续。
三、人民币国际化条件
纵观美元的国际化历程,人民币的国际化大致需要以下两个条件
(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从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历程来看,无论是19世纪的英镑还是20世纪的美元,其背后都是一个具有极强经济实力的国家。正是因为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盛,美元的国际化历程才会越走越顺。而美元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会反过来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率,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率有多放缓,但仍然保持着7%左右的高增长率。随着我国更加频繁的参与国际事务,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已经满足了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条件。
(二)完善的金融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能够保持其国际地位当归功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纽约极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全世界的美元持有者提供最具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投资平台,这是美元继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能够保持其国际地位的主要依撑。由此可见,完善的金融市場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已经意识到金融市场的重要性,我国金融市场的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正在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各种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开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将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场从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不宜操之过急。大致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一)促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我国目前虽然对经常项目放开,但实际上仍然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对外汇实行统一管理。因此,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努力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意义重大。
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首先需要利率市场化。市场化的利率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资本的流动,对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国际化至关重要。
其次是实行弹性的汇率制度。我国目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国际化的货币必然需要较宽的浮动汇率区间使之能够反映货币之间的真实比价。市场化的汇率可以有效地调节人民币流通,方便其行使国际货币的职能。
最后是资本项目实现可自由兑换,取消有关资本项目下交易的汇兑限制,甚至取消对有关资本交易本身的限制。从而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不宜过快。因为我国目前监管体制尚不健全,过快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会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占了对外贸易总额的七成,而且几乎都是发达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地区,根据交易的不对称规则双方交易将使用强势货币,除了马来西亚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地位都比人民币要高。我国与他们交易时,多数只能以对方国家货币结算,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因此,我国企业就不能在国际贸易中以本币进行交易,不能将外汇风险转嫁,也就没法得到外汇风险降低的好处。这样的自由兑换只会使投机增加,而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二)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目前,我国在亚洲区域内影响力较大,人民币在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境内流通,认同度较高,是名副其实的硬通货。而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良好契机。我国应当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与周边国家建立互助共赢的合作关系,发挥中国作为亚洲主要进口國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适用范围和规模。
但是,我们知道,在亚洲区域内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必然会侵犯日本的既得利益。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如何处理与日元的关系,双方在亚洲区域如何协调发展将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重点和难点。不难预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和日元都将长期共存,共同推动亚洲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另外,日元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过于依赖美元,使得其国内聚集了大量经济泡沫,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因此,我们要吸取日本的前车之鉴,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减少对其他货币的依赖。
(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在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后,我国应当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对外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在国际事务中扩大话语权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实现货币国际化的重要代价便是特里芬难题。在世界经济没有实现一体化之前,任何货币都无法克服国内外经济目标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当我国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的国内经济政策必然要受制于国外经济目标,这将会对国内经济抵抗外部冲击提出很高的要求。
五、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尚不具备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非常低。纵观美元国际化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一段曲折而漫长的道路要走。因此我们应审时度势、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动这一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1-2.
[2]曾辉,赵亚琪.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未来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2016,(12).
[3]曹龙骐.人民币由区域化到国际化:理念与路径[N].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4]郭建伟,赵媛媛.人民币国际化:现实与前瞻[J].经济问题,2013,(1).
[5]孙海霞.美元国际化:历程与启示[N].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年-2月(第一期)
[6]邵华明,侯臣.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路径选择——以美元国际化历程为借鉴[J].财经科学,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