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中国知行学说研究

2018-08-06 11:45李周
魅力中国 2018年10期
关键词:墨家道家儒家

摘要:先秦诸子知行学说在中国传统知行观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春秋以前的知行学说仅围绕“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展开,直到春秋时期中国的哲学家才开始更全面的研究“知”与“行”的关系,秦朝之后的各种知行学说也大多都可以溯源到那个时期。先秦知行学说精华与糟粕并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先秦诸子知行学说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同各种现存的错误认识论作斗争,解放思想,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关键词:儒家;道家;墨家;知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儒家学派

孔子的知行观带有浓厚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孔子“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观点,根据阶级等级和天资高低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从“生而知之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儒家知行观是唯心的;从“学而知之者”的观点,则可以看出儒家知行观又具有唯物主义的一面。

孟子发展了孔子“生而知之者”的先验论,成为了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其一,

孟子提出了“尽心知性”的观点,他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也就是说求知的途径不是客观的实践,而是通过人内心的心理活动,去认识并找回自己的天性。因此,可以看出孟子“尽心知性”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背道而驰的。其二,孟子肯定了“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认为只要通过“寡欲”、“内省”、“养气”等内心活动就可以形成理性认识。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夸大了“心”的能动作用,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割裂开来,只承认理性认识的作用,却忽略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忽略了人类的理性认识只有经过感性认识这一阶段才能够上升为理性认识,这说明孟子并没有找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荀子的知行观则站在了孟子的对立面。荀子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荀子继承了孔子“学而知之者”的观点,针对孟子“性善论”的观点,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并依仗道德和法律手段,才能摆脱环境侵染对人性的改造作用,达到去恶从善的目的。

二、道家学派

老子建立了一套“圣人不行而知”的知行学说。老子作为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把“道”作为宇宙万物生衍变化的根本、本源。在老子的世界观中,世间万物分为两种,分别是作为宇宙万物本源的“道”和由“道”所派生的事物、现象等。老子认识两者的方法是不同的。老子在感悟宇宙万物本源“道”的问题上,提出“不行而知”的理论,断然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墨家学派

墨子虽然是唯心主义者,但他的知行观上则属于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范畴。其一,墨子注重经验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提出了“取实予明”的理论,“取”是指辨别、取舍等活动;“实”是指客观实际和规律;“名”是指事物的称谓和表象。墨子强调“实”是第一位的,“名”居其次,“实”对“名”具有支配地位,“取”是“实”和“名”之间的关键环节。换而言之,人只有通过辨别、取舍等实践活动,才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因此,墨子“取实予明”的理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知行观的范畴。其二,墨子提出:“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也就是说,墨子充分肯定了感觉经验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把感觉经验作为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进而把自己的知行观发展成为唯物主义经验论。

四、对先秦诸子知行观的总结

在实践的定义上,《礼记》(《曲礼》上)中有“行颜修道,礼之质也。”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儒家倡导的“行”大多都和社会伦理道德相关,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分工化程度决定的。现代意义上的“實践”则是在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先秦诸子对“实践”的理解依然处于萌芽状态。

在认识运动的过程上,孟子注重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人只要通过“内心反省”等心理活动,就可以获得“良知”、“良能”。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泽东则对认识运动过程进一步深化,他指出:“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由此可以看出,孟子并没有找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在知行论的阶级属性上,儒家、道家和墨家所提出知行学说与自身要维护的阶级是密不可分的。在奴隶主社会如此,无产阶级社会也一样。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可以看出,任何哲学理论都与社会的阶级属性密不可分,先进的理论服务于先进的阶级,落后的理论服务于落后的阶级。春秋时期,社会的阶级局限性必然会产生带有局限性的知行学说。

总的来讲,知行观在先秦诸子那里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他们分别围绕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真理的检验标准等展开哲学辩论,其内容既含有思想的闪光,也带有时代局限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先秦诸子知行学说进行对比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解,克服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错误,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1]张燕婴.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万丽华、蓝旭.中华经典藏书 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作者简介:李周(1992—),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墨家道家儒家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知命
漫画道家思想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庄子说》(二十五)
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
论墨子“兼爱”思想作为通识教育之核心理念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