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鲁迅作品赏析

2018-08-06 11:54阿布都沙拉木·阿布来
魅力中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鲁迅初中语文

阿布都沙拉木·阿布来

摘要: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毛泽东主席评价)。其作品在现行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中就选用了八篇,包括散文、小说和杂文。本文首先分析了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对中学阶段语文课本中收录的鲁迅作品做了简单归纳和介绍,最后就《孔乙己》这篇个案对鲁迅作品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鲁迅;鲁迅作品

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不可小视。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一直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门槛,针对现阶段鲁迅的作品进行赏析显得非常必要,从而为更好的学习鲁迅的作品打好基础。

一、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鲁迅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鲁迅开始,中国走上了新文学创作的道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集大成者,鲁迅作品堪称民族精神的文学呈现,其作品渗透着鲁迅的人生哲学:“立人”是魯迅思想的核心,尊重个体,注重精神自觉,强调个体的价值,讲真话,做真人。在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迎来新时代的过渡期,鲁迅的思想无疑为社会的发展撑起了迎接光明的大旗,因此,鲁迅的小说多关注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以及底层知识分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人民觉悟起来,为新生活而奋起抗争。

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赏析

1.中学课本中选入的鲁迅作品。

当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共入选鲁迅作品八篇,按照作家作品来考量,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仍属最多,而且,鲁迅的作品大多排在单元的前面,都是精读课文,这也就表明了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八篇课文中,小说和散文占的比重最大,杂文只有一篇。七年级选了描写少年时代的童真和童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这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八年级选了《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和《雪》共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均属于散文,前两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后一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既有少年时代的童心,又有青年时代在外求学、读书的经历,同时还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选择问题,学生要读懂这三篇课文,则需要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而九年级选的是《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选的是《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孔乙己》,这三篇课文包含两篇小说和一篇杂文。这三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一个中年人对国家、对民族以及对人民命运的思索。对这三篇课文的理解要求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编写符合钱理群先生的观点“让读者首先能够走近鲁迅,不要总以严肃面目示人”。是根据学生年龄梯度、理解能力设置的,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2.以《孔乙己》为例赏析鲁迅作品的别样结构之妙。

《孔乙己》是一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很受鲁迅先生喜欢的作品。《孔乙己》的叙述者究竟是谁,学界的意见相异甚至相反,它是鲁迅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叙述史上的一个十分独特而有趣的经典个案。

在《孔乙己》文本中,有“二十年”前、后的两个“我”,那么,到底哪一个“我”才是“孔乙己”的真正叙述人呢?是“二十年前小伙计”的“我”,还是“二十年”后现在的“我”,或是这两个“我“的合成体?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真正叙述者是那个“小伙计”,即二十多年前的“我”。钱理群先生在《(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中还在此定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作者为什么选用“小伙计”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深意”。而严家炎先生却在《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中却对此提出了异议,说把《孔乙己》的叙事者说成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这种说法不确切,《孔乙己》的叙事者也是个成年人。我们反观整个《孔乙己》的叙述者结构及其过程可以看出,无论从作者的意图还是从小说文本的叙事话语来看,《孔乙己》的叙述者是二十多年后的“我”,而不是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小伙计”,也不应是二十多年前、后的两个“我”。因为只要认真细读一番文本便不难看到:首先,小说开头所谓“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的提示,中间又说“……,所以至今还记得”,最后再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等等,因为《孔乙已》是回忆童年经历形式的叙述,是以事情过去多年后追忆的方式展开的,那么,那个二十多年前的“小伙计”怎么能是回忆或追忆文本的叙述者呢?再者,《孔乙己》放事的叙述时间是1919年,而其所叙述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二十年前”。正是由于二十多年的相隔,由少年到成年人、科举时代到科举废除的时代的时间距离,这样的叙述时间设计就使悲剧主人公孔乙己即使在那般穷困潦倒中却还能够那样自我“清高”却又那样“不幸”,“看客”们那般嘲笑和折磨学而未仕的他,就具有更令人信服的文化历史语境和现实与心理的生活根据。

3.对鲁迅作品的语言构思之妙分析。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教科书,而是通过教科书的范例形成语文能力。鲁迅是中国的语言大师,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汉语的博大精深和奇妙无穷。首先,鲁迅有着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既和生活环境相关也有天赋的成分存在。鲁迅的每一篇小说都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几乎没有雷同的,比如说《狂人日记》使用日记体,按照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发展来展开小说的叙述,之后再没有这种形式的作品;而《孔乙己》的主人公是孔乙己,但讲故事的却是个旁观者,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启发学生如何为文章设计一个别样的结构,选取独特的叙述视角,从而让作品增色颇多。另外,鲁迅作品的遣词用句也别出心裁,能够引领中学生感受母语的博大精深。鲁迅也很擅用对比,词语对比、形象对比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描写百草园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碧绿与紫红、高大的树上与断砖底下、肥胖与轻捷等。这样对比鲜明的词语有着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受画面之美,锻炼思维,培养语感。

鲁迅作品的时代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决定了鲁迅作品常读常新。钱理群说:当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能够到这些凝结了民族精神源泉的大家那里吸取精神的养料,然后面对他们所要面对的现实。鲁迅就是其中之一,他应该长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在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时让内心有所依靠。

参考文献:

[1]薛晓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重庆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2]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猜你喜欢
鲁迅初中语文
鲁迅防窃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孔乙己
阿迅一族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