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自清的“诵读教学”思想

2018-08-06 08:18黎含容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白话诗诵读教学白话文

黎含容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31)

一、朱自清的“诵读教学”思想的内涵

20世纪早期的“白话文运动”是一场空前的革命,结束了上千年来“言文分离”的历史局面。白话文也从尝试逐渐走向成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关于“白话诗文该如何教,白话文要不要诵读,如何进行诵读”等问题缺乏系统理论。朱自清先生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朗读、诵读、吟、说等概念进行了区分,并进一步分析了“诵读”对阅读、写作与口语的作用。

(一)关于“诵读”的分类

朱自清先生对“诵读”的阐释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思想交流,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读者在诵读中抽取意蕴,随心脑运动而涵咏品味,诵读是一种内化、分析和品味的过程。”[1]。他在黄仲苏先生的“诵读、吟读、咏读、讲读”四分法的基础上提出:“吟读和咏读可以并为一类,叫做‘吟’;讲读应该再分为‘读’和‘说’两类;诵读只叫做‘诵’”[2]。笔者根据朱自清先生的系列论文,对“诵、读、吟、说”四者的内涵、作用、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整理(表1)。1 诵和读

表1 朱自清对“诵读”的分类

诵:“‘诵’本是背诵文辞的意思,和‘抽绎意蕴’的‘读’不一样;白话诗文的朗诵特别注重‘意蕴’方面,而腔调也和背诵不同。”[1]朱自清先生把“读”称为“诵读”,认为“诵读赶不上说话的流畅,比‘说话’要做作一些”,但是“诵读第一要口齿清晰,吐字分明”,虽抑扬顿挫但也要字字清朗。

读:分为“朗读”和“朗诵”。前者是指高声读,后者则发端于白话诗的“朗诵运动”。关于“诵”与“读”的区别,他指出朗诵是艺术,诵读是训练。“诵读是教学,读者和听者在练习技能。……朗诵是艺术,听众在欣赏艺术。”读非常注重意义,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吟与说

吟:“吟好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语言的口气慢慢显示出来,让人们好琢磨着。”[2]古诗文要吟诵,因为“古文和旧诗词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

说:说就是说话、交谈,是最自然的读法,不吞咽字句,说比口语清晰。说要求有表情,有肢体动作,具一定表演性。白话歌谣要说或吟唱,戏剧最宜于说,因为“语(笔者注:指白话文)只宜读或说,吟诵反失自然,使学生只记辞句,忽略意义。”

总之,语文教学中应把读与诵、吟与说四者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因为文言文本不是自然的语言,“吟和唱都将诗歌音乐化,音乐化可以将意义埋起来”,所以通过“吟”更能体会其中的语气。同时,他认为“诵”与“读”更能表现古诗文的内在本色,对学生学习文言的帮助更大,切实而提高古文的欣赏水平。另一方面,在白话诗文的教学中,由于白话文注重意义,可进行读、诵与说,而切不可进行吟咏。

(二)“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朱先生认为,“学习新的语言,得从说入手,但是要同时学习说和写,就得注重诵读教学。”当时白话文还在逐渐由探索走向成熟,还夹杂着文言和欧化语式,不能“上口”(即不顺口)。在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要加速“文学的国语”的成长,离不开“诵读”教学,建立“诵读”的标准。因此,他提出“要多诵读各家的文章,从而获得‘统一的文字’的调子或语脉,帮助造成合乎规范的口语。”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朱先生多次提到“了解”与“欣赏”,指的是阅读的训练过程。他在《论诵读》中提到,“大概诗词曲和骈文,音乐化的吟唱可获得音乐方面的受用,但在了解和欣赏的作用方面不如诵读。”[3]

“了解”与“欣赏”是两种不同的阅读层次。“了解”偏重意义层次,是欣赏的基础,而“欣赏”则偏重审美层次,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的。……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只是做到史学的功夫,却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4]。他在《诵读教学》又说,“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而要进入审美层次,离不开“诵读”的过程,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诵读通过耳治、目治、口治来使学生丰富词汇,体委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增加语言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文章思路,从而整体感知课文。”[5]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朱先生在《论诵读》中多次提到诵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如,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现下白话时代,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写,还可以帮助说,而说话也可以帮助写。”“现在很多学生很能说话,却写不同白话文,就因为他们诵读太少,不懂得如何将说话时的声调包含在白话文里。”[6]他认为写作与说话是互相促进的,而当时写作与说话失去了联系,导致学生写作水平较差。

二、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诵读法作为一种汉语学习方法,有其独特的魅力。朱先生面对“白话文”运动的新的历史时期,既强调了传统“吟诵法”的优越性,又能够认识到白话诗文宜采用读、诵、说的形式。他认识到提倡白话文但不可全盘否定文言文,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吟诵”是最佳选择,“古诗文教学,非吟不能体会其口气”,并不能以讲解代替吟哦的领悟。

1.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由于诗的语言具有音调、和谐押韵的特点,“吟唱”具有音乐性,声音比文字的感受性更强,儿童多喜欢大声讽诵。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吟诵”教学,培养儿童对传统诗词的兴趣。朱自清强调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他认为“这是古典的训练,是文化的教育”。同时,朱自清先生指出吟和唱将诗歌的意义埋起来。在“吟诵”教学时,重视儿童对诗词的积累而淡化意义的理解,这样在引起兴趣的同时,不致加重他们的负担。

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语感和语言学、心理学、文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语感”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都认为“语感是一种直觉思维的心理感受力”[7]。语感重要心理机制是内隐学习过程,而“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熟读成诵的过程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也是情感、思想、文化的积淀的过程,更是形成内隐记忆、获得内隐只是的过程”[8]

2018 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大量的诵读输入与积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启发儿童的想象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3.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语文学习过程是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9]朱先生强调诵读有助于培养口语、阅读和写作等多种语文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的左脑——“逻辑半球”和右脑——“直觉半球”合作。特别是“吟唱”,需要调动情感、韵律、音乐、想象等多种感性思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右脑,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感性思维。此外,通过“吟诵教学”对学生进行文化训练,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从了解走向欣赏的审美境界,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白话诗诵读教学白话文
黄侃:外国书是硌脚的皮鞋
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笔下的世俗心态
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胡适巧推白话文
胡适妙解白话
胡适白话诗鼓吹的是与非
现代白话文底子中的文言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