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华,黄茜子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关键字:民宿;外部空间;模式语言;西溪南村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民宿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国内对于民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传统建筑改造等方面,对于民宿中具体的空间营建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的民宿产业迅速崛起,国内大量民宿在建造过程中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既无专业团队的设计,也无相关设计手法及模式的借鉴与参考。而民宿外部空间的营建往往成为民宿产品优劣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旅游胜地的徽州地区,西溪南古村落风景旖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并在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西溪南村民宿外部空间调研与分析,总结其优点与缺点,利用建筑模式语言的研究方法提取民宿外部空间设计的模式语言,为民宿外部空间的营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民宿”源自日本的Minshuku,又与英国的Bed and Breakfast有类似之处,中国台湾 《民宿管理办法》第三条:民宿指原宿居民利用自家闲置住宅或个别房间,结合自然人文景观为外地旅客提供乡野生活的住所[1]。这就不难看出,民宿需要具备原宿民居、自家住宅、自然人文景观、乡野生活这四个方面的元素。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一书中指出,“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2]”本文所研究的民宿的外部空间是指民宿建筑场地内靠近建筑主体的,供游客使用的非室内环境空间,包括室外空间、半室外空间等组成整体民宿室外环境的空间。通过调研走访发现,民宿外部空间的营建效果是游客评价民宿的重要标准之一。
C·亚历山大及其及其合作者编写的一套丛书《建筑的永恒之道》(卷一)、《建筑模式语言》(卷二)、《俄勒冈实验》(卷三)建立了关于规划和建筑的模式语言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提供给建筑师及普通人一个规划和建筑的设计方法。这部著作有它明确的立足点、适用范围、描述对象和目标,这也是模式语言的提取原则和方法。模式语言以西方人的心理、行为、生活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立足点,围绕如何规划好城镇、建设好房子和营造好生活阐述作者的建筑思想和理论并提取相关模式语言。[3]
表1 西溪南村民宿的调查研究表
根据调研,西溪南村中由传统建筑改造而成的民宿共有两家(其中一家尚处施工阶段,在本文中不做论述),新建的民宿共有五家,因此将西溪南村中的民宿分为两大类,即改造民宿和新建民宿,如表1所示。
改造型民宿是指以传统建筑为依托改造而成的民宿。例如:“望山·荷田里”(如图1),位于西溪南村的古村落中,由老政府建筑改造而成,保留了原有建筑和庭院内的风格和特色。这种类型的民宿不仅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徽派建筑式样和基本建筑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建筑的记忆元素,使得改造后的民宿能够唤起一代人历史记忆的印证。
新建型民宿是指依照当地的建筑风格新建而成的民宿。例如:“金溪南岸民宿”、“清溪涵月精品民宿(如图2)”、“溪香花园”、“院子里精品客栈(如图3、图4)”、“荷韵小院”。前四个民宿是在西溪南古村落外的创意小镇艺术上村规划建设而成的民宿,由于是统一规划建设,所以建筑形式都如出一辙,只有在室内装修以及外部空间设计方面有所差别。其中“荷韵小院”位于西溪南古村落中,由本地人将老房子拆除,重新建设而成的民宿,房屋主人在满足居家的前提下,将多余的房间整理出来用于接待游客。
图1 望山·荷田里庭院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2 清溪涵月精品民宿游泳池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民宿外部空间的品质是衡量民宿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走访调研,有些民宿的外部空间在规模上看,完全满足了游客的使用需求,但有些在品质上完全达不到令游客满意的标准。民宿作为个体自主经营的接待设施,在缺乏设计引导的情况下,将城市旅馆作为参考的例子,让传统村落的民宿变得跟城市旅馆一样以接待住宿为主,从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外部空间品质;有些商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加快施工进度,从而在质量上达不到要求;在外部空间的营造上不注重细节的处理,让人感受不到良好的生活品质。
图3 院子里精品客栈外部空间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4 院子里精品客栈一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西溪南村民宿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民宿的外部空间在被使用过程中未能达到其预期的功能定位,几乎没有达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外部空间的绿化和配套设施的不足,也会导致休闲空间的利用率不高。例如:某些民宿没有设置停车位,游客为了不占用公共道路,只能将车辆停入庭院内,不仅让庭院空间变得狭小,还破坏了庭院的景观效果;当游客想在庭院或者花园里小憩,却找不到可以坐下来的地方。
传统村落民宿在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当地的建筑空间特色为依据,不应过度模仿城市旅馆的形态,将民宿打造成充满城市味的住所。例如:把农家小院的菜园变成了全覆盖硬质铺地,缺乏农村特色元素的表达;外部休闲空间尺度过大,没有遵循乡村的小尺度空间感,缺少乡村气息,同质化严重;景观节点、地面铺装和植物配置的不恰当处理,加重了城市化的气息;花园的布置太过僵硬,简单的放置盆栽、修砌树池,不能体现民宿的特色。
在西溪南村的民宿外部空间设计模式语言提取过程中,我们解读了模式语言后实地调研分析西溪南村的民宿,总结提取了一些模式,再对这些模式进行分析归类,最后形成了庭院、花园、露台和停车位四个方面的模式语言。
(1)模式一:尺度宜人、层次丰富的庭院
民宿的庭院空间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空间的尺度问题,尺度不宜过大使人有一览无余之感,也不宜过小使人感到局促狭小,为了使庭院空间丰富,需要设计者营造不同层次的空间,既要有围合的空间也要有开敞的空间,使得庭院内的景色可以相互渗透。
(2)模式二:充满生气的庭院
西溪南村民居对外比较封闭,对内庭院却很开放。大部分房间都是对内庭院开窗或开门,外墙一般开窗很小,这种方式保证了民居的私密性和独立性。将民宿的庭院与门廊结合布置,尽可能从不同的空间达到庭院内部,增强庭院的可达性,使得庭院充满生气。
2)地理信息生成系统数据转换为地图制图数据:具有明确信息数量和信息质量的地图信息通常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2大类。间接信息的获得需通过间接分析完成,反映过程也需通过要素的分布和组合实现。因此,地图信息无法从空间数据转换回来,利用空间数据生成的符号化地图产品,必须经过其他途径才能实现合理的地图信息。
(1)模式一:自然的花园
传统村落民宿的花园不同于城市酒店的花园,它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放置一些盆栽,也不是定时将其修剪整齐,处处都是人工痕迹,而是任由其自然生长前提下给予精心打理。花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空间——树下空间,不仅可以遮蔽强烈的太阳光,还可以创造人们愿意停留在此的自然环境。
(2)模式二:私密的花园
西溪南村民居对私密性要求较高,自家花园也不例外。若花园不够隐蔽,人们则不愿意在花园中停留,所以民宿的花园需要隐私,也需要与街道发生联系,以此可以吸引前来住宿的游客。为了使民宿的花园不受外界干扰,可考虑设置围栏、篱笆、围墙等围护构件,以确保在花园内部能保持安宁。在花园的隐蔽处布置一些座椅,供人们休息、聊天,周围花木繁荫,不受打扰。
(3)模式三:种地施肥
西溪南村的村民会在自家小院或在附近的菜地种植蔬菜,民宿的花园设计也可以考虑菜园的设置,不仅可以栽种自给自足的蔬菜,还能让游客感受到农家生活。建议设计者在菜园周边建造一个小型公共厕所,将这里的肥料用于菜园,能使菜园更环保、更绿色。
(1)模式一:有阳光的露台
(2)模式二:通往露台的室外楼梯
人们可通过室外楼梯到达露台,不一定都是由室内通往露台,为了方便民宿的管理,室外楼梯还可考虑布置在庭院内,不仅能丰富庭院空间,还能将露台与庭院发生联系。
(1)模式一:少量的停车位
西溪南村在村落的入口处修建了一个停车场,主要针对前来旅游的大巴车和私家车。在停车场解决了一部分停车问题的前提下,民宿的停车位就不宜设置过多,太多的停车位会占据大量的外部空间,破坏建筑周围的环境,正如亚历山大所言,“停放4辆小汽车的停车场基本上对人无碍;停放6辆小汽车的停车场尚属可行;但停放8辆小汽车的停车场附近的任何地方都会使人明显感到是‘汽车王国’了”[4]。
(2)模式二:隐蔽的停车位
西溪南村的停车场设置在村落的对岸,通过丰乐河上长长的平板桥将村落与停车场连接,这里即村落的主入口,停车场周围树木环绕,这样大大减少了停车场对古村落的影响。就民宿的停车位而言,大量的汽车和大面积的停车位对民宿的外部空间有一定的破坏,但由于民宿的功能需要,还应设置少量的停车位,为了使其不影响周围环境,设计者则需要考虑结合高差、树木、棚架等将停车位有效的隐蔽。
本文总体运用“模式语言”核心思路,通过对西溪南村民宿外部空间的调研与研究,从庭院、花园、露台、停车位四个方面提取有效的模式语言,为同类型民宿外部空间的设计、改造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模式语言理论在现在看来,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来看,对村民参与营造有品质、有特色的空间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模式语言”的引导与启发,让村民能够在自主设计、改造民宿的外部空间过程中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