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 手法复位法辅以中医干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8-08-03 09:35孙小红文芙容方正权李大芬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眼震耳石规管

邓 冈,孙小红,张 波,张 俊,文芙容,刘 婵,方正权,陈 平,李大芬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 404040)

笔者用Epley手法复位辅以中医干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住院的耳石症患,男25例,女55例;年龄25~64岁,平均(35.3±5.4)岁;病程5h~7个月。Dix-H allpike试验诱发眼震71例,伴恶心、呕吐18例;既往有头部外伤史3例,中耳炎史2例,高血压史16例,偏头痛史6例,美尼尔综合征史12例。均行头颅CT证实无脑出血及新发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耳石症诊断标准[1]: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min;②Dix-Hallpike试验[2]诱发眩晕和(或)眼震,具有短暂潜伏期和疲劳现象;③无耳蜗损害症状,前庭功能检查正常;④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纳入标准:①符合本病诊断标准;②年龄20~65岁;③自愿接受手法复位及中医干预和定期复查随访。

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20或大于65岁,妊娠试验阳性或分娩后6个月内的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或对本药过敏或对本药出现任何不良反应;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颈椎病,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或恶性肿瘤;③有影响胃、肠、肝、肾及其他影响药物吸收、分布及代谢或排泄的疾病;④不接受本试验。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先行Epley[3]手法复位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①患者坐于治疗台,在治疗者帮助下取仰卧头悬位(约30°),并向患侧扭45°(患耳向下),使管石沉到后半规管中部;②逐渐将头转正,并继续向健侧45°,使管石移近总脚;③再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 ,使其侧卧于治疗台,头部偏离仰卧位135°,使管石通过总脚;④坐起,头前倾20°,使管石回归椭圆囊。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一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复位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剧烈的眩晕,甚至休克等。每完成一步要观察眼震,待其结束后进行下一步,可重复2~3次,直至各个头位均无眩晕或眼震诱发出来,治疗结束后不限制头部活动,电话随访。

A组为手法复位后辅以药物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mg,日3次;氟桂利嗪片10mg,日1次,时间7天。

B组手法复位前先行局部按摩。穴选风池、大椎、肩井、肩贞、肩髎、肩髃、天宗、风门,按照穴位逐一按摩,每次持续15min。手法复位后取头维、大椎、百会、奇穴,艾灸,每次20min,日1次,连续治疗7天。

3 疗效标准[1]

参照最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疗效评定。痊愈:眩晕完全消失,复查Dix—Hallpike试验阴性。改善:仍有眩晕,但较复位前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或虽有缓解但暂时留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胀。无效:复位前后眩晕发作次数基本无变化。

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例(%)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起病急骤,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眩晕与体位改变有密切关系,持续时间极短,通常为数秒至数十秒,体位改变与眩晕症状之间有一个数秒钟的潜伏期,有易疲劳性。多数发病后首先就诊于神经内科,易误诊为美尼尔综合征,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临床上按解剖部位BPPV可分为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和上半规管BPPV、混合型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的发病率最高,可达90%以上。大多数学者认为BPPV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种学说,一是壶腹嵴顶学说:来自椭圆囊中的变性耳石脱落后黏附于半规管壶腹嵴,使其对重力变化的敏感性增加,当头位改变时出现壶腹嵴耳石变化,引起眩晕和眼震。二是半规管结石学说:Epley等认为变性的耳石并非黏附后半规管壶腹嵴,而是悬浮于半规管长臂的内淋巴中,当头位移至激发位时,耳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产生移位而引起眩晕及眼震。

Epley手法复位治疗Pc-BPPV正是基于上述假说,按照一定的顺序改变头位,使半规管中的耳石沿重力方向,逐渐移向总角,重新进入前庭,从而减轻甚至完全解除症状。目前,Epley耳石复位法仍是耳石症治疗的常用和经典方法。由于部分患者复位时精神非常紧张,颈部肌肉僵硬,不能很好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同时50%患者在手法复位成功后仍表现为非旋转性头晕。为了改善眩晕症状,常需辅以药物治疗,由于很多抗眩晕药物可造成困倦、头晕,同时还会阻碍前庭代偿,不利于前庭康复。

研究结果显示,手法复位后辅以中医干预治疗比手法复位后辅以药物治疗早期效果更好,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手法复位前行局部按摩,在舒经活络、醒神开窍的同时,放松肩颈部肌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更好配合手法治疗,从而提高其复位成功率。二是艾灸[4]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量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祛邪、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等功效,从而减轻了眩晕症状,也有助于眩晕的恢复。三是此方法无药物不良反应,不会抑制前庭功能,利于前庭康复。

综上所述,Epley手法复位辅以中医干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Pc-BPPV)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眼震耳石规管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