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2018-08-03 09:35周永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通络体征缺血性

周永娟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贵州 都匀 558000)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6例,均为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2~71岁,平均(55.2±6.7)岁;病程1~20天,平均(14.1±3.6)天;神经功能缺损轻型24例,中型21例,重型3例;脑梗死39例,TIA 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6.1±6.3)岁;病程1~21天,平均(14.9±3.4)天;神经功能缺损轻型23例,中型22例,重型3例;脑梗死38例,TIA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1]。①起病为急性;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或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④排除非血管性病因;⑤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

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主症为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神识昏蒙,半身不遂;次症为眩晕,头痛,目偏不瞬,饮水发呛。起病为急性,常有先兆症状。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0~72岁;③头颅CT或MRI检查并证实;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大面积脑梗;③脑肿瘤、脑外伤、颅脑术等其他引起;④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等原发性疾病,糖尿病,精神病;⑤对所用药物成分过敏;⑥依从性差。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常规降压、降糖、抗凝、扩血管等治疗,并控制出现并发症。口服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mg,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

观察组加用化瘀通络熄风膏(自拟)。党参30g,黄芪30g,炒白术30g,茯苓30g,薏苡仁30g,当归30g,制何首乌30g,桑椹子30g,枸杞子30g,熟地黄30g,刺五加30g,麦冬30g,石斛30g,天花粉30g,白芍30g,桂枝30g,玉竹20g,淫羊藿30g,川牛膝30g,生山楂30g,泽兰30g,葛根30g,川芎30g,丹参30g,桃仁30g,水蛭10g,地龙30g,僵蚕30g,钩藤30g,石决明20g,天麻30g,牡蛎30g,桑寄生30g,桔梗30g,法半夏30g,陈皮30g,香附30g,胆南星30g,片姜黄30g,夜交藤30g,夏枯草30g,瓜蒌壳30g,三七粉30g,穿山甲20g。加水至高出药面10cm,浸泡24h后水煎3次,每次取汁200mL,将3次水煎后药液混合均匀,浓缩药汁至清膏,将300g蜂蜜和300g冰糖倒入清膏小火收膏,冷却后存放阴凉处。每次取10mL,饭后加少量开水烊化口服,每日3次,连服4周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为45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评定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意识、上肢关节肌力、下肢肌力、手肌力、语言、面瘫、步行能力、水平凝视功能,记录不良反应。

4 疗效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3]。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大于90%,病残程度0级,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1~3级,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减轻。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减轻。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等于18%,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恶化:功能缺损评分没有减少或增加,临床症状与体征加重。

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2周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对照组 48 20.89±12.27 17.33±6.45* 12.75±4.21*观察组 48 21.56±12.34 13.57±6.13*# 6.42±4.1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15.18±3.46 11.56±2.41*观察组 48 15.27±3.39 8.24±2.1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期间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6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病机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治疗当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平肝熄风、清化痰热、通腑化痰、益气活血、育阴熄风、醒神开窍、回阳固脱等法。

脑脉痹阻(缺血性卒中)以补肝肾、益气血、化痰瘀、通经络、熄肝风为治则[5],化瘀通络熄风膏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养血,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薏苡仁健脾渗湿,当归、生山楂、泽兰、三七粉活血化瘀,制何首乌、桑寄生补肾养血,桑椹子、枸杞子、刺五加、淫羊藿补肝益肾,熟地黄补血补肾精,麦冬补肺胃阴,石斛、玉竹补肾益气,天花粉、葛根清热泻火生津,白芍养血柔肝,桂枝、片姜黄温经通络,川牛膝、穿山甲活血通经,川芎活血行气,丹参、桃仁活血祛瘀,水蛭活血通经,地龙清热通络,僵蚕、牡蛎、瓜蒌壳化痰散结,钩藤、石决明、天麻熄风平肝,桔梗、夏枯草祛痰利咽,法半夏、陈皮、胆南星、冰糖燥湿化痰,香附疏肝解郁,夜交藤通络养血,蜂蜜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益气血、化痰瘀、通经络、熄肝风之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通络体征缺血性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