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华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内三科,河南 许昌 461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胃肠运动障碍、肠道炎症、精神或心理异常有关[1]。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等,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共82例,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5~67岁,平均(57.02±8.7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6~66岁,平均(56.87±8.8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2],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存在精神类疾病,合并内分泌代谢疾病。
两组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110)5mg,餐前口服,日3次。治疗4周。
观察组加用柴枳平肝汤。药用柴胡15g,枳壳15g,白芍10g,砂仁6g,川芎10g,青皮10g,合欢花10g,佛手10g,甘草6g。水煎取汁每次300mL,日1剂,分早晚各温服1次。治疗4周。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判断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反酸、嗳气、脘腹胀满、肋腕疼痛等症候,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各记0、2、4、6分。
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
痊愈:疗效指数大于90%,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疗效指数61%~90%,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有效:疗效指数30%~60%,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变化,疗效指数小于3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s)
时间 组别 例 反酸 嗳气 脘腹胀满 肋腕疼痛观察组 41 1.62±0.61 2.25±0.83 3.79±1.37 2.39±0.89对照组 41 1.64±0.58 2.27±0.79 3.81±1.34 2.42±0.86 t 0.152 0.112 0.067 0.155 P 0.880 0.911 0.947 0.877治疗前观察组 41 0.58±0.16 0.65±0.29 1.09±0.45 1.07±0.36对照组 41 1.25±0.69 1.14±0.61 2.08±0.78 1.64±0.55 t 6.057 4.645 7.040 5.552 P 0.000 0.000 0.000 0.000治疗后
两组复发率比较。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2例;预后复发率观察组6.25%、对照组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662)。
《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呃逆”、“呕吐”、“反胃”、“嘈杂”、“胃痛”、“痞症”等范畴。主要由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志失调等引起,患者肝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中气不足,气血不畅,气机逆乱,出现伤食积滞、痰饮、湿浊。治宜消痞散结、调胃降逆、补需泻实、理气消胀、清热散寒。
柴枳平肝汤方中柴胡升阳举气、疏肝解郁、解表退热,枳壳化痰消积、疏肝理气,佛手疏肝行滞、和胃止痛,川芎活血止痛,砂仁理气调胃,白芍缓急止痛、养血柔肝,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合欢花理气开胃、解郁安神,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随症加减,能促进肝升胃降,平衡气机,共奏健脾消食、和胃降逆、理气解郁之效。柴枳平肝汤有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调节胃肠道运动,加快胃、十二指肠排空,进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药理研究认为,柴胡具有显著的抗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其中柴胡果胶、柴胡多糖等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作用。枳壳能抑制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加胃肠运动节律。砂仁及青皮挥发油可刺激消化道,促进胃肠道积气排出,增加胃液分泌量,增强胃动力[4]。枸缘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能抑制多巴胺受体及乙酰胆碱酶活性,可增强胃排空能力,同时具有强效抗炎抑菌、润肠泻下等作用[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