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亚芳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科,江苏 镇江 212001)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术是目前临床逐步推广的静脉置管操作术,这种操作术与传统的静脉置管方式相比更安全、高效,穿刺成功率更高。能够为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支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途径,降低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还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1]。PICC置管术的引进给广大医护人员及病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PICC置管术前评估的风险也不断增强,人为的判断难免存在疏漏的环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尝试自主研发设计PICC置管动态量化评估系统,推进医院PICC置管术在临床上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
本系统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数据库作为基本数据来源,从HIS数据库中读取医嘱为“PICC置管术”和“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的患者数据信息,通过设定待评估、未完成、置管、完成、再评估等环节,实现对患者置管的全程信息化智能管理(见图1)。
图1 PICC置管智能系统整体架构
本系统设置三种登录方式供不同用户选择:医生,通过登录医院的医生站,进入PICC置管评估系统,同时将患者ID及医生工号跨平台传输给本系统;护士,通过登录护理文书管理系统进入PICC置管评估系统,同时将患者ID及护士工号跨平台传输给本系统;其他用户,需经认证后使用浏览器登录系统。
登录系统后,用户进入到“PICC置管动态量化评估”系统主界面。通过选择(设定)不同的条件即可快速查询到待评估列表中患者的信息(包含患者姓名、所属科室、诊断、医嘱下达日期等)。选择相关患者数据,将其PICC置管状态由“待评估”转为“未完成”。而不进行此项操作,相关患者则不列入置管动态量化评估系统的管理中。
在未完成模块中,评估页面优先读取护士之前评估的内容并进行显示,护士在此基础上,可以修改已经评估的项目内容并继续评估该患者,系统将根据评估项目的计分规则自动测算评估分数和结果。根据不同的分值段区分相关患者能否置管,是否属于“血栓高危患者”、“相对禁忌症患者”、“禁忌症患者”等。
置管模块中,评估内容不可以修改。置管护士手动录入置管相关内容,包括导管型号、导管类型、穿刺技术、置管部位、PICC并发证状况、拔管时间、拔管情况等信息。录入完成后,患者的置管信息保存至数据库,患者的PICC置管状态由“置管”转化为“待审核”。
审核模块中,评估人员确认评估内容及置管信息后给出评估意见,患者的PICC置管状态由“待审核”转化为“完成”。但如果审核过程中发现护士之前评估的内容存在问题,评估人员有权撤销,撤销后患者的PICC置管状态由“待审核”转为“未完成”。
完成模块是经审核后的最终状态,在此模块中,还设置了多次评估的功能,即可以对该患者的一次置管进行多次评估。每次的评估结果系统将自动保存,系统还可以动态展示患者一次置管的多次评估结果(见图2)。
图2 某患者的PICC置管评估曲线图
在完成本系统整体设计及架构基础上,为了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置管评估的情况,系统应用中设置了“评估结果微信实时推送”和“PICC置管动态化、全过程管理”的功能。
本系统在护士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评估后,自动根据护士输入和勾选的评估项目内容,按照计算出的评估分数所属分值段,将评估结果为“血栓高危”、“相对禁忌证”、“禁忌证”通过医院微信推送给开医嘱的医生。图3展示了放疗科某患者置管评估全过程中,医院微信分阶段推送给相应医生(护士)的信息。
PICC置管全过程采取闭环管理。系统采用图形化界面动态显示当前患者的置管状态,通过记录每次操作的日志,对置管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实现有效管理[2]。图4所示为某患者的PICC置管闭环示意图。
图3 某患者置管评估全过程中微信推送内容
图4 某患者的PICC置管闭环示意图
PICC置管动态量化评估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操作者分层次、按流程、系统实施PICC并发证风险评估,避免经验式评估而遗漏重要指标,全面预测置管并发证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3]。减少了PICC并发证、规避风险和纠纷,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4]。同时,以图形化的界面动态显示患者一次置管的多次评估结果,更直观地为医生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数字化依据,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为PICC规范置管提供质量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系统实施效果,医院信息化部门下一步将运用信息技术从检验管理系统读取患者血常规指标等检验相关数据,自动填入血常规指标等评估项目,减少护士重复录入的情形,提高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此外,尝试将用于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关系的鱼骨图[5]和按照时间标注项目进度的甘特图[6]等现代管理图例引入系统架构之中,不断提高PICC置管动态量化评估系统的直观性与友好性,提升临床科室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