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平
(梅河口市海龙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通化 135000)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以及心悸等[1]。近年来,高血压病患数量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高血压病患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伴有一些消极心理状况,比如焦虑、抑郁等;因此,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从而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的依从性及配合度[2]。本研究将我院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价值作用,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6岁,平均(61.8±1.3)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3.4±0.2)年。对照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9~75岁,平均(61.9±1.4)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3.5±0.3)年。在上述各项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在护理过程中认真且详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倘若有异常状况发生,需及时联系医生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方案的实施,具体包括:
(1)护患语言沟通。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在语言沟通过程中,注重文明用语及所用语言的礼貌,以和蔼、亲切、尊重患者的态度进行语言沟通,侧重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基本注意事项的普及,以此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对患者的相关疑惑,详细地进行解答,消除患者的疑惑。
(2)护患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也是护患沟通技巧的一种,针对高血压患者,可采取肢体语言沟通,为了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可以抬手做“加油”的姿势;安抚患者,抚摸患者的头部;并加强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告知患者家属需对关心、呵护患者,通过非语言行动,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从而全面增强对抗疾病的自信心。
(3)心理语言沟通。由于受到高血压疾病的困扰,患者常伴有一些消极心理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焦躁等;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加强心理语言沟通;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可以为患者播放喜爱的音乐,达到转移患者注意力,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目标;此外,还可以为患者列举医治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分;评分越低,代表焦虑、抑郁症状改善越明显。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去除不满意,将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满意度作为总满意度评价标准。
此次统计学软件SPSS 21.00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选用(x±s)表示,两组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两组数据对比采取x2检验;P<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
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上,两组护理前对比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显著要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对比(x±s,分)
在护理满意情况方面,观察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4例、5例、1例,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6例、13例、11例,总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要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高血压患者,有必要加强护患沟通,一方面是通过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从而为制定正确、有效的医治方案提供有效凭据;另一方面是通过护患沟通,加强护患之间的信任,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本次提到的护患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沟通等;结果显示实施护患沟通的观察组,经积极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在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程度上,观察组高达96.67%,和对照组的63.33%比较明显更高。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方案的实施,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因此,值得在护理工作中采纳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