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周仲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600)
隐私指不允许他人随意侵入,其领域完全由个人控制,是一个人对自身生活及身体的独处享有[1]。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医院体检期间,会对其隐私造成涉及,之后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反应。为此,此研究选择选择我院体检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体检人员600名,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隐私保护需求展开调查,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现将具体方案和流程展开如下。
此研究选择选择我院体检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体检人员600名,其中男性体检人员、女性体检人员分别为360名、240名,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21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7.16±8.39)岁。
采用我院体检中心自用的调查问卷,将其发放至体检人员手中,其内容为:年龄、教育背景、隐私的认知、是否存在个人隐私泄露、泄露途径和泄露后的心理状况,同时还包括泄露后的护理对策等。
经调查后发现,体检人员认为病情、身体某个部位、婚育史、心理活动和精神和个人喜好属于个人隐私,其比例分别为30.0%、23.3%、16.7%、20.0%和10.0%,表1为详细数据,展开如下。
经调查后发现,隐私被泄露的途径包括:体检期间、与工作人员交谈、病史询问、影像学检查和妇科检查等,表2为详细数据,展开如下。
体检人员的隐私被泄露后会表现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临床特征以紧张、焦虑和懊恼为主,表3为详细数据,展开如下。
表1 体检人员的隐私认知结果
表2 体检人员对隐私泄露途径的认知结果
表3 体检人员隐私被泄露后的心理状况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表明,患者在就诊期间需对其隐私予以保护,不得擅自泄露。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卫生法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从而使体检人员体检期间的隐私权意识得以提高[2]。从此次结果可以看出,在隐私被泄露途径中,与工作人员交谈的比例可达13.3%。因此,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工作时,需适当提醒和监督知情人员。
通常情况下,若患者的教育背景较低,不会深刻认识到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多数患者隐私被泄露后未考虑处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体检人员具有较差的维护隐私权意识。隐私权保护属于社会工程,要想使个人对自己隐私权高度重视,社会需将尊重隐私和保护隐私权的良好风尚予以建立,这样可以对他人的隐私权予以尊重。在体检期间,护理人员需事先对体检人员普及隐私权的有关知识,做好解释工作[3]。在特殊情况下,尽管体检人员的保密范围和时间发生改变,理由也相对充分,需在第一时间向其作充分的说明,从而使患者的隐私权得以维护。
在体检期间,与体检人员接触较为频繁的为护理人员,因此可对其普及隐私疾病的有关知识,同时可以将健康教育手册发放至手中,对其予以鼓励,让体检人员将自己的看法予以表达,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也需耐心解答。
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体检期间认为隐私被泄露的比例可达30.0%、妇科检查隐私被泄露的比例可达13.3%、影像学检查隐私被泄露的比例可达16.7%。由此可见,在体检期间,护理人员需做好解释工作,让其对操作目的充分了解,之后获取其同意。在具体操作期间,第三者不得参与,注意隐私部位的遮挡[4]。
综上总结,体检期间需事先对体检人员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在特殊检查期间需对其隐私予以保护,从而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缓解,提高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