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明
摘 要 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不管是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还是内容与之前相比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弊端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改良。本文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小组成员的交流与讨论,进行必要的调控与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合作学习 实施策略
1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思想政治课上开展合作学习是我们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本身等方面的局限性,并不代表教材里的所有内容都能够应用此种教学方法。为确保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首先应该对选择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严格的甄选。教师应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找出教材中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内容。通过分析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再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来看,笔者总结出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 教学内容难度要适中
如果合作学习的内容太过于简单,学生凭借个人的自学与教师的简单讲解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就没有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要是选择的内容过于复杂,即使开展合作学习也不能让学生将知识理解透彻并掌握,这样的合作学习也是无效的合作。合作学习内容的难度应在“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合理范围内,这样的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所学内容。
1.2 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因此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选择的内容也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这样的内容更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同时,结合教材上的具体事例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亲身经历或感受的正反事例,以及通过电脑、手机和报刊杂志等一系列的大众传媒获得的消息来开展合作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分组的基本原则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各个合作学习小组总体上尽量缩小差别,尽量满足其各方面的条件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在公平与合理的条件下竞争;组内异质即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在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表达能力以及家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成员在一起学习与交流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以上就是分组应遵循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2.1 掌握好小组人数
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应控制在4~6人是最合适的,同时也应该根据合作学习具体的内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比如教学任务较多,人数可为6人;教学任务较少,人数可为4人。
2.2 拟定好小组组长
思想政治课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时,各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应该提前拟定好一名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能够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当组内成员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就需要由组长来统一意见,拿出最终结论。当然,各个小组的组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实行组长轮换制度,确保每个人都有成为组长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依赖组长的情况发生,同时可以锻炼与提升每名成员的责任心与组织能力。
2.3 明确各自的责任
为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小组活动都能够顺利、有序的完成,除了要提前拟定好各个小组的组长,同时还要明确组内其他成员各自的角色分工,各个小组成员角色应包括小组组长、记录员、调查员、发言代表等。明确的分工可以确保学习任务按时、有序的完成,也可以培养成员之间的配合与沟通,使其理解“合作”的意义。
3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3.1 教师对小组活动的积极参与
思想政治课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之后,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认真仔细地倾听各个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内容,对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地对其批评指正。同时教师要认真地评价各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以及各组讨论得出的结论,充分肯定学生们的付出与成果,热情的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即自身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不是教师的观点就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要听取学生观点中有独到见解的部分,在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必须认真听并且要给出评语,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也会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3.2 改变传统的课桌排列方式
我国学生的课桌排列方式普遍都以“插秧式”为主,在思想政治课开展合作学习时,“插秧式”的座位排列方式并不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方式,大胆地对课桌排列进行创新,可以采用“马蹄形”和“口字型”等排列方式,这样的座位排列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而且缩短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开展此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小组成员的交流与讨论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在不妨碍整节课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给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充足的交流与讨论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事先选好的各个小组的组长要尽量配合、协助教师将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安排明确,从而保证各个小组内的每名成员都承担相应的职责,使其认识到自己要为小组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任何一名成员遇到问题都可以提出并与其他成员共同讨论进而相互激发,组内的其他成员也要参与进来,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如果讨论的问题难度过大可以举手请教师指导,再经过小组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達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讨论时学生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有批判意识,同时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接纳和听取与自己“不一样的声音”,要学会如何理解与尊重对方,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分歧时,要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以大家共同的目标为前提,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认真、仔细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形成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良性沟通,这样才称得上是有意义的合作。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技能,从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巩固和提高,使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进步和完善。
5 进行必要的调控与评价
高中阶段的大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合作能力还不是很高,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是无法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此时教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明确的指正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实施调控,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
(1)纠正偏差。在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各个小组的成员的思维方式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其思维也会非常活跃,有时还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因此教师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与聆听各个小组讨论以及每个学生发言的内容,当发现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给予指导与纠正,使其回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2)调节矛盾。在开展合作学习时,由于每一名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很可能同一个小组的成员各抒己见,对讨论的主题出现不同的理解,又缺乏与其他人分享与交流意见的意识,从而导致同一个小组内部出现或大或小的矛盾与分歧,不能达成一致得出小组最终结论。因此教师要从中进行适当的调节,将道理告诉学生,及时解决小组内部出现的矛盾。
(3)防止过度依赖。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个别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或是态度不端正等方面的原因,会过度依赖同组的其他成员,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将任务推脱给本组组长。部分学生认为组长就必须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自己充当“南郭先生”。教师应引导这类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以上三种情况出现时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调控,但是要想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实施并取得相应的效果,合作学习评价也是不可小觑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思想政治课评价体制要注重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因此主要有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这是合作学习评价中最基本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合作学习准备工作、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2)组间互评。各个合作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找到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继续发扬优点,不足之处要及时改正,为下次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评价。教师要依据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的表现的观察、测验等获得的结果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解释后,公平地评价各学习小组以及每个小组成员,且评价的语言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内容要全面、综合。
6 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的贡献者和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者,这对于学生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力的全面提高、人格的健全发展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娜娜.思想政治课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問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 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3] 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