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丽 史宝明
(山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在伤后与骨折手术之后出现肢体的肿胀现象,是骨伤科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并发症。而且,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依据它的肿胀程度不同,将其分为局部淤青、张力性水泡和筋膜间区综合征三类。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导致肢体的缺血坏死、缺血性的肌挛缩、更严重的截肢等后果[1]。肿胀在其发生的同时,会增加它感染的几率,使病人的痛苦增加,甚至会延误手术的最佳时间[2]。而踝关节骨折围术期出现肿胀会延长病人的住院和卧床的时间,因此会增加一些如坠积性肺炎、褥疮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等,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卧床则会增加其死亡的风险,对其生命的健康构成重大的威胁。所以说踝关节骨折围术期肿胀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对其中药冷敷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和可操作性[3]。目前我们采用中药冷敷自制“消肿贴”治疗踝关节骨折L-H分型围术期肿胀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骨科总医院骨二科2017年2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40例。
1.2 诊断标准 参考第4版《实用骨科学》踝关节骨折的L-H分型标准制定[4]。(1)具有明确的外伤史; (2)患肢踝关节的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瘀斑;纵轴叩击痛和压痛明显,功能障碍; (3)X线的检查可以诊断为踝关节骨折[5];(4)CT的平扫和三维的重建:可以更全面地显示出踝关节骨折的特点、隐藏的撕脱的骨折块、骨折块的移位情况及大小,清晰且直观;(5)MRI平扫:疑似有踝关节的周围肌腱、韧带损伤者可以进行此项检查。
1.3 纳入标准 (1)经过X线与CT检查明确诊断,符合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2) 符合第4版《实用骨科学》的踝关节骨折的L-H分型标准,所有的患者都是踝关节骨折的L-H分型的旋后外旋型的Ⅱ度和Ⅲ度踝关节骨折肿胀的围术期肿胀的患者;(3)都是创伤后12 h内来我院就诊的患者;(4) 年龄18~64岁;(5)自己愿意参加本次试验,言语表达清晰,与人交流没有障碍[1]。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以上的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2)不具备劳动能力者,身体上有残疾或者畸形不可以进行正常活动者,神志不明白不能够配合本次试验者调查访问的;(3)患有造血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4)有感染、急性创伤、血管神经损伤、局部皮肤溃烂者;(5)不同意进行手术的患者;(6)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7)对中药会产生过敏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试验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入院第1天开始,给予自制中药消肿贴冷敷治疗。每日2贴,1天1次,在踝关节肿胀的前后处各贴1贴,一直到术前肿胀明显消退,踝关节的肿胀积分≤1分,皮肤的皱褶试验阳性后进行钢板螺钉的内固定手术治疗[6],并且停止自制的中药消肿贴冷敷。消肿贴主要功效:活血化瘀、利水消肿、通络止痛。方药组成如下:红花30 g,透骨草10 g,伸筋草12 g,闹羊花9 g,续断9 g,车前子12 g,三七10 g,赤芍10 g。以上所有的中草药均由阳煤集团总医院的中药房提供,将其混合粉粹与香油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制,以供患者使用。
1.5.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在入院的时候行患肢踝关节的正、侧位片和踝关节的 CT平扫检查,了解患者骨折的基本情况。在入院以后均给患者行以患肢制动、布朗氏架抬高患肢,以及踝关节冷敷等一些常规处理,指导患者进行足趾的屈伸功能锻炼,并且进行肝肾功能等一些入院的常规检查[7]。
1.6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踝关节软组织肿胀程度评分。
1.7 疗效评价标准 以消肿率[8]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消肿率=(治疗前患侧踝关节周径-治疗后患侧踝关节周径)/(治疗前患侧踝关节周径-健侧踝关节周径) ×100%。消肿率大于75%为优;50%~75%为良;25%~50%为可;小于25%为差。分别于治疗第3、5、7天评测消肿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优+良)/20×10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9.0进行统计分析。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第3天对照组 20 30.38+1.90 29.67±1.93试验组 20 30.10±1.90 27.69±1.56治疗第5天 治疗第7天27.13±1.45 26.4±1.24 26.89±1.32 26.2±1.43
2组治疗前以及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中医学认为,骨折发生后筋脉会受到损害,气血不运行,血液不循经,所以溢于脉外,同时由于血脉瘀滞,气机不畅,血脉不通,气血两伤,水湿津液滞留不行,渗出脉外,聚积于肌肤腠理间,所以发为肢体肿胀[9]。中医学认为,肿胀是因为津液的输布失常所导致的。肢体在被外力伤损后,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脉络破裂,血溢脉外,滞留在皮肉筋骨从而为肿为痛,变成青紫瘀斑[10]。应当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此是常规的治疗。《血证论》有“瘀血既久,化为痰水”“血病不离于水,水病不离于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水”的说法,因此对损伤性的肢体肿胀,应当以活血利水的方法论治,才能够取得确实的治疗效果[11]。
近几年来,在治疗骨折后软组织的肿胀方面,许多医疗工作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2]。骨折手术后肿胀的治疗方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例如新型的中药制剂,中药物理治疗仪,提供了多种治疗途径[13]。中医在治疗骨折手后肢体的肿胀疼痛方面[14],能够比较明显地减缓肿胀疼痛程度,降低患者的消肿、止痛的时间,有效缩短骨折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骨折术后及损伤软组织的愈合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以自制中药消肿贴冷敷为主的治疗对踝关节骨折围术期的肿胀有明显的改善,而且中药冷敷法安全无毒、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因而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