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雯 王 晶 王连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3)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多数患者伴有左心功能损伤,主要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失常导致的,多余的脂质吸附在动脉内膜上,使血管不通畅,造成心肌缺血[1]。属于中医“胸痹”“心悸”范畴,当伴有左心衰时可为“喘证”[1],主要病机为气血虚弱。笔者从2017年起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黄芪汤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内科就诊的8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6±2.3)岁;基础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10例,其中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Ⅲ级5例,Ⅳ级30例。试验组4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55±2.3) 岁;基础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9例,其中心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30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心功能分级判断标准 Ⅰ级:患者可以体力活动,偶有持续心慌。Ⅱ级:患者可以体力活动,劳累后出现气短、心慌等。Ⅲ级:不能进行体力活动,生活可以自理,但是轻度活动就会出现心慌、气短等。Ⅳ级:不可进行体力活动,需卧床休息。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出标准 ①具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③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硝酸脂类、阿司匹林以及利尿剂等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黄芪汤治疗,方剂组成为:黄芪20 g,党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5 g,桂枝15 g,当归15 g,茯苓15 g,泽泻15 g,丹参15 g,白芍15 g,大枣15 g,炙甘草15 g。每日2次,加减:若患者出现畏寒怕冷阳虚症状加制附片15 g,干姜15 g;若患者出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内热症状加生地黄15 g,玄参15 g,黄精20 g;若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瘀血症状明显加桃仁15 g,红花15 g,川芎15 g;若患者出现失眠、心烦等症状加酸枣仁15 g,柏子仁15 g,牡蛎15 g;若患者出现纳差食少等症状加山楂15 g,神曲15 g。
1.6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达到Ⅱ级;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例(%)]
冠心病是临床上心内科常见的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体内脂代谢异常,使血液中的物质吸附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冠状动脉出现硬化,左心功能不全是冠心病继续发展的产物,为疾病的严重阶段。该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范畴,当伴有左心衰时可为“喘证”,辨证为本虚标实。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气虚、血虚等,标实主要见水凌心肺、心血瘀阻等,症见:乏力、出汗、气短、胸痹等,舌质紫暗、脉细。大量研究文献显示,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提高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的发生,改善心功能[2]。笔者使用黄芪汤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成分为黄芪,黄芪补气健脾,利水生肌,固表止汗;党参补气养血;桂枝益气回阳;丹参、白芍活血化瘀;茯苓、泽泻联用利水消肿;麦冬、五味子、大枣、炙甘草补养阴血,帮助气血运行;诸药合用,起到补气强心、活血利水的功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且有文献显示,黄芪可以改善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养血通脉[3]。党参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麦冬不仅可以强心并且还有利尿作用。五味子兴奋中枢神经,增加脊髓反射性。因此以上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调节机体的全身功能[4]。在本试验中,使用常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强心剂以及利尿剂等药物为基础,联合黄芪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黄芪汤加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但是本研究样本例数过少,观察指标较少,希望广大同仁在此方面继续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