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芙蓉
【摘要】节奏是人类生命运动规律的一种体现,它在人类的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样,节奏在音乐中也依然如此,它与旋律、和声构成了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作为音乐的核心部分,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也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节奏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韵律,音乐旋律不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音乐节奏的不同创造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象,因此,必须要重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本文就此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节奏训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53-02
音乐在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院校应重视音乐方面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节奏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音乐兴趣、音乐热情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以充分发挥音乐节奏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小学院校的教学重点在语数英三科,并不重视音乐、美术能课程教学,从而导致大多数音乐教师对教学产生随意散漫的态度,教学的内容也就是随便教学生唱唱歌,并不具有规划性与科学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提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教师而言,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的重难点,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与兴趣特点。因此,教师想要激起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应当要下一些功夫。一般而言,小学生对音乐本身就是有一点兴趣的,甚至在课余时间就学习了非常多的歌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入手、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进行音乐节奏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其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卖报歌》、《歌唱祖国》等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些歌曲本身就比较通俗易懂,学生也比较熟悉,甚至都可以完全唱出来。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能逐渐了解到节奏对一部音乐作品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开始真正了解音乐。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尽情享受音乐可以带来的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知
朗读课文需要注意节奏,因为一个良好的节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言语中的情感,从而获得更高的朗读效果。而学习音乐同样需要注意节奏,良好节奏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从而获得更高的体验。在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让学生逐步了解到节奏美、音乐美,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节奏”这一概念的认知是相当模糊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节奏是什么东西,小学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加强其对音乐节奏的了解与认知。一般而言,节奏编排训练对学生节奏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的节奏编排,也就是教学在学生面前随机敲打一段简单的节奏,并要求学生在听完之后进行重复,从而让其尽快熟悉节奏概念与打法。随后,教师再示范另一段相似的节奏,让学生听完之后再进行重复。随后,教师让学生自行反复敲打前面两段节奏,并仔细感受前后两段节奏有什么不同。待学生已经基本熟悉这两段节奏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如让学生敲打节奏一,则其便敲打节奏一,如要求敲打节奏二,则学生则敲打节奏二,通过反复的要求,学生敲打的节奏便容易出現混乱的情况。但反复训练之后,学生对节奏的认知能力得到了相对较大的提高,而且对节奏感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灵敏,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联系生活提高节奏感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由此可见,生活是音乐的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可联系生活中的声音与节奏进行训练。一般而言,生活中的节奏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节奏,如喜鹊的叫声、蟋蟀的鸣声以及公鸡的叫声等,这些声音就存在我们的身边,但由于太过于平凡了,我们几乎都不会意识到这些声音所蕴涵的艺术美、音乐美。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便会开始留心观察生活,仔细去发现生活中的节奏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试图将生活中的声音与音乐的节奏进行联系,最终使得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及早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节奏美,还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热爱生活、努力生活、认真生活。
四、利用肢体训练节奏
音乐节奏可以是规律的,也可以是不规律的,教师在训练学生音乐节奏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一直坐在座位上进行训练,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走出座位,通过扭动身体进行训练。一方面是因为音乐节奏具有较强的律动性,如若让学生一直坐在座位上听或者敲打,其便无法感受到音乐的节奏美;另一方面是因为让学生一直在座位上听课,其容易走神或者打瞌睡,从容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肢体进行节奏训练,如嘴巴哼出节奏、双脚踏出节奏甚至是通过跳跃来表现节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享受到了音乐教学的快乐,从而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可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现场创编节奏,以此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音乐教学是一门基础的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音乐节奏方面的教学,让其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力,并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与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试论节奏训练在中学音乐课中的作用及其训练方法[J].李琦.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近现代音乐节奏的基本形态及其训练方法[J].韩燕玲.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陈奕萍.新课程(小学)2014年01期.
[4]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蔡雯.音乐时空2015年03期.
[5]多途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吴敏.考试周刊2015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