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运用

2018-07-30 02:49杭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杭涛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一些教师片面认为学好语数外就可以了,而忽视本学科教学,从而被挂上“副科”的头衔。为此,教师就问题探究式教学促进品德学科教学进行分析,从设计问题到探究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事件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问题探究式教学 德育素养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素质型人才的需求及发展,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已成为新课标教学的必然趋势,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若教師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则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降低教学效率及质量。故教师应充分发挥与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继而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设计探究问题方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在认知矛盾中产生质疑

小学学生难以从事物的表层发现问题,若教师在课堂上将某个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在比较分析中发现两者之间的矛盾,继而提高问题探究的欲望,将有价值的问题挖掘出来,并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放眼现代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如《刮痧》部分精彩片段,让学生对我国中医治疗使用“刮痧”的作用有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便可将美国人普遍认为刮痧是对孩子的虐待这一观念进行比较。当教师在讲述两个不同观念的看法后,便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为什么”“究竟怎么回事”等疑问。从中国治疗方式到美国治疗观念的矛盾比较中,将学习氛围推向高潮,继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与思维转变能力。同时,若教师将某些与学生认知具有反差性的内容进行比较,也可使学生产生思路矛盾继而打破惯性思维,产生质疑。例如,在学习《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关于喝喜酒的故事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在一段时间内,张阿姨分别收到5张不同的请帖,在一周内需要奔波到各地去喝喜酒,每月工资不仅不够家庭的花销还要倒贴送礼……”让学生对喝喜酒这件事产生认知矛盾,并引发质疑,促进探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2.在实践调查中引发质疑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新的社会现象及社会规律,从自主实践与调查中产生质疑。在实践调查中,教师可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事件让学生进行调查,并鼓励学生亲自体验,激发学习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热闹非凡的市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的方式发现市场价格的秘密。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去不同的市场购买同种物品,并将购买价格进行比较与记录。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将自己在实践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表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市场价格存在的秘密及价格规律。又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快乐》这一内容时,为培养学生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可让学生调查家人或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事件,或给学生发放每周心情记录卡,让学生将每天的心情与感想记录下来。以小组探讨的形式,将自己调查或总结的快乐因素进行阐述,继而增进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

二、挖掘问题探究深度,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1.追溯问题根源,透析问题观点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因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较低,常难以深入地剖析问题的本质。故教师要从正确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追溯问题的根源,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分析与探讨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大多品德教学内容,具有较为明显的表象特征,像文化方面的内容,则主要讲述的是某地区的民俗、民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内容。学生仅能看出事物的表层与特征,故为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教师应逐步指导学生从问题的根源进行透析,继而提高其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放眼现代世界》这一内容时,其教学重点则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与包容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国外著名影片等,让学生在观看中发现隐藏的中华元素,让学生体会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并在学习中学会包容国外文化。在问题探究学习过程中,从问题的本质、之间存在的矛盾与联系进行观点分析,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矛盾的眼光看待问题。如在学习《科技是把双刃剑》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结合你自己所经历过或看到的社会现象,谈谈你对汽车控诉的主要罪状”,让学生根据日常看到的汽车尾气的现象等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学生便会在探究问题的根源中找出最终的答案,认知到虽然自己利用汽车出行节约了时间与带来了便利,但却要以污染空气为代价的事实。

2.引导探究思路,辨证问题方向

在品德与社会问题探究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控好学生探究思路的方向,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围绕主题内容,展开讨论,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与发现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探究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适当地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方向对问题进行总结。例如,在学习《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通过视频播放陶器制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陶器的文化魅力,并让学生产生“为什么制作陶瓷需要用猛火来烧制”“在陶器没有出现之前,在简陋的条件下,古代人又是怎么生活的”等质疑,同时,利用播放陶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对图片中所展示的陶器的用途进行猜想,活跃课堂氛围,并在问题探究中感受陶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到我国陶器艺术的精美与韵味,对制作陶器的古人产生敬佩之情,熏陶情感价值。同时,为保证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不会出现思路走向极端的现象,教师还应在学生探究过程做好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围绕探究主题内容探究问题方向。例如,在学习《民风民俗小论坛》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在问题探究展开前,强调让学生围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与心态去看待民风民俗?”这一观点展开探讨。同时,为了能让学生问题探究思路更深一步,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提出“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送礼方式,才能不会给自己带来精神与经济上的负担呢?”让学生对习俗习惯进行改进,继而活跃学生思维。从辨析问题方向中总结学生道德规范及认知,并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对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高学生认知度。

三、拓展问题探究渠道,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1.在质疑中创新,探索解题源泉

学生问题探究中会产生质疑,但若仅停留于探究事物的表面则难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继而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课堂中不断产生新的质疑,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方式,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我国进出口的商品的种类,学生便会惊讶地发现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种类繁多。这时,教师便可让学生发挥自主想象力,向学生提问:“在未来的十几年,你们将亲身经历并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那么,面对如今的经济现状,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有的学生便会产生新的疑问:“应该怎样提高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经济利益,我们应该怎样制定今后商品进出口的方案?”,等等,让学生产生新的质疑,提高其创新能力,继而深入问题探索的源泉。

2.在质疑中激励,挖掘解题潜能

当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不仅要用激励的语言去鼓励他们从问题的过程及本质进行分析,还要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结合所学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挖掘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尝尝苦滋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古人或成功名人的学习过程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依据视频中成功人士的生活情境进行探讨,引发质疑,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自己又是怎样解决困难的?引发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就会说:“要冷静思考,并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同时,教师还可举办小型的辩论赛,让学生对“艰苦的环境对学生来说是好是坏”这一辩论主题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对对方提出的质疑进行反驳,继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

总而言之,在品德与社会问题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探究方向,并将其贯穿于整个问题探究课堂中,让学生学会辨析与分析问题的关键,继而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及素质。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社区”章节教学有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及对策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