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存问题、应对措施与创新分析

2018-07-30 10:59吴奇伟
关键词:现存问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吴奇伟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们正式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始。这个时期的教学是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以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关键时期。针对该课程现存问题,如何采取性质有效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已成为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以此为背景,就现存问题、应对措施及如何创新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现存问题 措施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01-01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学生、家长及学校等多方反馈可知:信息技术课程与体育、美术、音乐等多被視为副科。即便作为中考参考成绩,也多带有走过程的特点。很多学生认为最后努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上课时玩游戏、讲话甚至玩系统自带的扫雷和纸牌游戏。这样,实际授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配套设施较为陈旧。学校机房配置相对落伍,很多电脑内存小、CPU慢。同时,学生教材也与时代发展存在脱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各种抱怨屡见不鲜,这无形中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严重的会出现学生不参加机房授课,个别学生选择校内自由活动或在操场上锻炼等。

3.操作水平差距较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部分学生擅自将手机带到学校,或课余时间手不离“手机”。各种游戏、竞猜及科幻小说等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受此影响,家用电脑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很多学生虽然能熟练掌握手机操作,但操作台式计算机时动作迟缓生疏。“一指禅”、“二指禅”现象突出。

4.其他因素。目前,初中班级的班容量相对较大。机房授课过程中,很多学生以显示器为“盾牌”做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教师受客观条件显示,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动态。此外,由于初中生源不同,城市学生能很好地操作电脑,农村学生接触较少或只沉迷于游戏之中。这些外部因素也造成学生们的学习认知力存在差距,授课教师很难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方法

为更好的解决现存问题,还需增加学生的操作时间,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授课过程中还需而结合学生、班级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1.提高重视程度。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基础性教育课程。相关主管部门、学校、家长、教师应切实提高认识。充分理解该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的辅助作用,同时认识到该课程对于每个人的发展、在提升所起到的巨大推力。真正从意识上提高对该课程的认识水平。

2.严肃课堂纪律。有效教学离不开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应在信息技术学期伊始就严肃生命机房上课的规则和纪律。为有效提升机房授课效果,还需按照班长、课代表、组长等级别采取分级管理制。针对机房管理难度较大,可设置两名课代表。分别负责作业收缴、课堂纪律维护、安排教学活动、课后检查电脑等工作。小组长主要负责课堂纪律、检查电脑及桌椅板凳等。

3.精心准备认真实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若脱离现实生活将会变得异常枯燥。如借助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站、论坛、报纸等,可让学生更广泛的涉猎到相关前言知识。学生们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会有效提升兴趣,在自学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实际学习效果也会有显著变化。

4.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信息技术课程侧重于实际操作。教师应在课内外多主旨相关活动,结合班级特点建设班级qq群、邮箱等。各种作业的布置和收取也尽量以网络形式出现。这样,学生们能更好的掌握相关技术知识的操作技巧,从而让学生最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举措分析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众所周知,一门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直接由授课教师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恰到好处的点播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授课教师应针对既定学习任务营造出愉悦的课堂环境,学生们在特定的情景环境下带着探索的热情去学习,其最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比如:针对“视频剪辑”这一知识点,可先播放几个学生耳熟能详的精彩影视片段。当学生们的热情被激发后提出问题“想知道以上视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学生们会觉着这种高科技和自己存在巨大的差距。当他们的兴趣点被提升后,可播放较为常见的日常类视频,还可带着学生到室外手机相关视频素材(可借助相机、手机或DV等进行拍摄)。结合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入社进行剪辑、如何重组拍摄素材,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内容勾勒出视频框架。当有学生提出为何没有配乐或字幕时,可通过进一步引导让学生们掌握相应的技巧。这种营造氛围的技巧可充分借助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设备、材料。

2.在教学平台中探索创新。为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我们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汲取新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创作并使用新知识和新技术。为高效完成教学内容,还需将知识要点一多角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素材提供上引领学生主动寻找。针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师生之间应进行互动交流,在评价中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3.在任务教学中完成创新。学习任务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在任务(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可以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信息技术可借助多种任务形式,帮助学生将知识在学习、生活、应用中巧妙融合起来。学生在内外驱动力的作用下可自主或小组协同下顺利完成不容模块的任务,例如:在PS抠图技术中,可简单介绍抠图的主要技术要点,然后布置相应的任务,以生活场景为主题设计一张明信片。

4.通过反馈评价实现创新。新课改强调评价与反馈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应侧重于教学质量与实际应用能力。评判结果需以技术的难易作为标准科学设定,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此外,课堂氛围、教学平台、学习任务都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与改革的重点。评价和反馈的创新不仅能发现学生的优势所在,还能在反馈互动中提升学生的主体位置。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初中阶段设置该课程具有引导入门、普及基础知识的作用。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术与工具的水平。我们只有发现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学生为导向不断创新才能全面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志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01):67.

[2]王淑萍.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J].黑河教育,2017(01):85-86.

[3]田瑛.借助信息技术、微课视频增加初中历史课教学的趣味性——我晒课、我反思、我快乐[J].学周刊,2018(02):143-144.

猜你喜欢
现存问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