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婷婷
【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一线教师常常在“复述课文”的教学中很难真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以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为例,教师尝试明确精细复述教学的目标,找准复述材料的语言训练生长点,精读巧练,从而把握住复述教学的脉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效率。
【关键词】复述 语用 目标 生长点
一、背景分析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理性地关注到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但是遇到“复述课文”的要求,往往茫然不知其目的,操作不得其法,一般就是教师讲解完了相关内容就让学生自己练习复述,课堂上如果有时间就让个别学生复述一遍,来不及就不复述、不反馈。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重要语文素养就得不到提升。在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的教学中,教师以课标为指导,明确精细复述教学的目标,找准复述材料的语言训练生长点,引导学生精读巧练,方法上给予适当指导,力图使课堂教学中“复述”这一要求得到真正的落实,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文字真正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语用”落到实处。
二、案例描述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高尚品质。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已经完成了课文的初读、理清脉络、概括大意,并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让学生大致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和“出以公心”的含义。
(一)第一次课堂实践及反思
第一次设计第二课时之前,教师把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课文主要是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并在对话中注意描写人物的神态。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与想象相结合,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演读对话,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师以一个问题总领全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12小节,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然后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整堂课学生对于这个总领的问题反应很平淡,没有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经过反思,教师领悟到原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有偏差的。教师把所有的重点难点都放在对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感悟上,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目标过低,学生已经能够通过预习基本感悟祁黄羊的大公无私、出以公心的品质,教师还把这个当成重点进行教学,并设为课堂的主要问题进行品读、交流,导致学生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在感悟人物的品质上,那应该着眼于哪里呢?教师重新又研读了课文和课标,领会到在课堂中应更加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并发现这篇课文后面有明确的要求:复述课文。那么复述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其中能让学生得到语用训练提高的生长点在哪里,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呢。
(二)第二次课堂实践
这一次课堂实践中,教师把前一次的主问题环节简化压缩,只让学生自己默读并做旁批,之后进行简明扼要的交流反馈,也取消了此处的小组合作。然后就抛给学生一个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刚刚我们读完了“外举不避仇”和“内举不避亲”,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对比一下这两部分文字,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有什么相似之处,再想一想课文这样写是为什么。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小眉头皱了起来,小眼睛迅速地在课文中找了起来。这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此处的探究学习,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课文中重要的词、句有了更深的印象。教师接下来重点指导学生解决复述课文的问题,采取了由扶到放、给关键词、小组合作等方法,学生很轻松地将课文复述了出来。
三、案例反思
一堂语文课中的复述练习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兴趣、有成长?在这篇课文的两次课堂实践后,教师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把握精准的目标,才能把握复述练习的命脉
苏教版教学参考用书中《祁黄羊》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很明显,这篇课文中,对于人物品质的感悟是体会文章内涵必不可少的一个目标。但是根据课标精神,语文课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与实践上。而且感悟祁黄羊的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对于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根据编者的意图以及《祁黄羊》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的抓手就是复述课文,那么这节课就要围绕这个重点展开教学。
教学参考用书中可以看出“复述课文”是作为一个笼统的教学目标来表述的。然而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对于这样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而不能把复述课文作为一项单独的、与整体教学割裂开的练习,纯粹是为了完成复述而复述。教师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在这篇课文中进行复述,复述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来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只有思考清楚,才能在课堂上对复述练习的指导运筹帷幄。
(二)抓住教材语言文字中的生长点,突破复述的难点
本篇课文情節比较生动,语言简洁传神,很适合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但是篇幅较长,对学生来说复述整篇课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了这篇课文写法的独特之处:写两次举荐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课文为什么这样写?这就是本文语言文字运用和实践的生长点,让学生真正关注到课文的语言文字本身,用心品读,就是在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这样,课文文字才能在学生脑海中生根发芽,留下深刻印象,复述的难点也就自然被突破了。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都有自己语言的独特魅力,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每一篇课文独特的魅力,语言训练的独特生长点,复述练习也将水到渠成。
通过这两次教学实践的前后对比,教师深深感受到,在复述课文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坚持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导向,把握精准的目标,才能把握复述练习的命脉;抓住教材语言文字中的生长点,才能顺利突破复述的难点,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