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燕
【摘要】“故事农场”是我校的特色文化,其核心理念就是“让师生在故事中自由成长”。环境课程的打造是特色文化建设的根基,因此,学校精心打造“文化园”,让“农场”处处有“故事”,潜心开发各个“文化园”的活动,让“故事”时时润泽“农场”。让学校成为有故事的乐园,让学生成为有故事的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關键词】“故事农场” 环境 课程 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目的在于培育师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奠定幸福人生的根基。“文化立校”“文化兴校”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课程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载体。回到教育的原点,我们发现所有生命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时间、空间和文化的因素。校园有了文化,学校就有了气质,教育也就有了灵魂。提升校园文化,课程的打造是关键,而环境课程建设则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条件。
“故事农场”是我校特色文化,其核心理念就是“让师生在故事中自由成长”。我们将整座校园视为一座“自然、自由、自主”的“农场”,师生们是这座“农场”的耕耘者,他们在这里辛勤耕耘、劳作,每天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是这座“农场”的被耕耘者,他们在经典的故事中接受教育,在身边的故事中不断成长,在创作的故事中憧憬着美好的明天。环境课程的打造是特色文化建设的根基,因为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校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而良好的环境建设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
一、精心打造“文化园”,让“农场”处处有“故事”
校园文化有其特有的渗透性和传承性,那就决定了每个生活在校园中的个体,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被烙上学校特有的文化印记。近年来,我校精心规划校园环境,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力争让一草一木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
1.“故事墙”:打造学校的墙面文化。教室外墙及走廊以瓷砖画、写真板形式,呈现各类故事。不同年级段选取不同的主题故事,低年段以常规习惯类为主,中年段以乐学求知类为主,高年段以理想励志类为主。
2.“寓言林”“名著园”“神话园”“童话村”:选用这四种文体中的经典故事场景,采用园林建设的理念,利用雕塑、碑石刻画、山石造景等工艺手段,再现经典故事场景,以达到展示故事的目的。在文化园中,学校还开辟了“故事讲坛”“故事演绎吧”“露天小剧场”等供学生展示的平台。
3.“故事馆”:相当于一个电子阅览室,内设若干座椅,可以正常开展各类阅读教学活动。设有三个配备电子触摸屏的“故事阅读区”,分别为:“经典故事阅读区”,将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分门别类地分好,存放在电脑中,以供学生随时阅读;“校园故事写作区”,专门存放师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作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个区域中还可以存放学校每年评选出的“故事之星”,学校每年开展的各类特色活动等;“家乡故事浏览区”,这一区域主要是将家乡的一些习俗故事、英雄故事、地名故事等存放起来,让学生阅读,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4.“开心农场”:开辟学校空地,营建种植园。各班级轮流承包农场中的土地种植植物,拓展故事天地。每个班级在承包期间收集有关种植故事、科学故事;收集承包管理故事;积攒植物成长、收获故事;表演、宣讲种植故事等。让学校的开心农场成为故事农场,成为学生边读书边实践,边讲故事边写体验的实践基地。
这四大板块构建成我校的“文化园”,师生每天生活在“经典故事”的情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但感受到校园是他们成长的乐园,也能激发师生们强烈的阅读兴趣,鼓励师生共读整本经典图书。
二、潜心开发“文化园”,让“故事”时时润泽“农场”
这些物态的环境打造功能包括:其一,旨在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读整本的书。其二,教师要探究开发这些文化园的教育功能,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校的课外阅读课,让这些文化园成为师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地,让静态的“景”成为动态的“境”。
学生在文化园中的活动大体按照年段可分为:
学校以“故事农场”文化园各种景观为媒介,以不同种类“故事”为载体,设置不同年级故事活动时应实现的目标,当然这些年级或年段目标内部应循序渐进,自成体系。
环境课程的打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走进我们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故事王国”,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书香墨香,沁人心脾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且思,通过环境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评价课程的“四轮驱动”,让每一位师生在故事中自由成长,让故事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让师生成为有故事的人,学校成为有故事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