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韩 璐
(1.山西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95万,比2016年多30万。从2001年开始,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2001年为114万,到2016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1万。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举措,国家为此出台多项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对解决社会焦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维护社会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理工院校大学生具有专业优势,毕业后凭借所学专业容易获得比较满意的工作,地方财经院校大学生因地方因素、所学知识的限制就业率普遍不高,不过也有其独特的专业优势,他们涉猎广泛,经济意识较强,对市场走向具有敏锐的嗅觉,能及时发现商机,这使得财经院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高。因此,促进地方财经院校大学生创业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就变得举足轻重,促进大学生自觉培养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个体主观经验,采用定性的方法对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很少采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对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由于传统的研究方法文献占用数量不足,加之研究者主观判断和立场角度的差异,导致研究材料选取出入较大,研究结论难以得到重复验证,甚至产生错误或不当的归类与总结。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资源,系统、形象地展示该研究领域的基本发展态势和热点。将2008—2017年以“大学生”和“创业能力”为主题的CSSCI期刊论文进行科学计量分析,以期对近年来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发展状况形成较科学、直观、完整的认识,为今后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利用中国知网搜索和统计分析功能对检索到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期刊论文进行初步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然后,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利用数学统计原理和计算机分析手段分析所研究文献的相关特征、文献的基本特点、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研究主题的发展现状等特征。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避免文献回顾中主观思想与知识盲区的影响,从而客观展现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热点。通过软件绘制聚类视图和时区视图,清晰了解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发展的趋势与动向。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来源,在“期刊|高级检索”页面以“大学生”和“创业能力”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得到3 988条文献。通过设定期刊来源类别为“CSSCI”,筛选得到2001—2018年共247篇文章,并将其绘制成趋势图(图1)。
图1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论文发表年度趋势
由图1可知,2018年该主题CSSCI期刊的发文量达到40篇,从2009年开始,发文数量较往年增幅较大,为准确掌握近年来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现状,本文设定期刊发表时间为“2009—2018年”,得到231条检索结果,通过文献摘要阅读最终筛选出200篇文献。选择文献导出格式为“Refworks”,并保存输出结果。
文献在不同时期的发表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主题的研究程度,因而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成为衡量某一主题的重要尺度之一[1]。首先汇总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文献在不同时段发表情况,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分布曲线图,可直观地观察该研究发展过程与现状,据此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分布曲线图发现,1993年出现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初步研究,随后对其研究逐年增多。近年来,习近平针对青年工作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充分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注。
表1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文献相关指标分析
1.文献数量分析。由表1可知,200篇文献共参考1 252篇文章,被引用3 359次,总下载次数为177 096次,平均每篇文章参考6.25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被引用16.8次,篇均下载数为885.48。为进一步分析其研究状况,我们将每年发表文献的数量绘制成图2。
图2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文献发展趋势
图2 显示,2009—2018年我国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文献数量大致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说明这一主题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引证文献最早出现在1952年,可见建国初期就有学者开始对此关注;研究大体经历两个阶段:2009年之前为萌芽期,该主题研究文献每年不超过10篇;2009—2017年为曲线发展期,文献数量呈现跌宕起伏式增长。通过文献数量增长变化趋势,结合近年来出台的各项大学生创业利好政策,未来几年该主题研究将进入文献量稳步增长的创新发展期。
2.学科分布。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同学科对大学生创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通过分析经过筛选后得到的CSSCI论文,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发文最多的学科为社会科学(207篇),占79.9%;经济与管理科学发文29篇,占11.3%;基础科学发文16篇,占6.2%;工程科技和信息科技学科各发文2篇,占0.8%。
3.研究机构分布。研究机构是科研工作的主要平台,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对研究机构和核心研究机构分析可把握该研究领域核心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状况[2]。
图3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机构分布
由图3可知,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主要大学机构为:江苏大学11篇,占5.5%;东北师范大学9篇,占4.5%;温州大学4篇,占2%;徐州工程学院4篇,占2%。
图4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来源分布
由图4可知,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期刊主要分布为:《黑龙江高教研究》19篇,占11%;《江苏高教》17篇,占10%;《中国高等教育》12篇,占7%;《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0篇,占6%;《中国高校科技》9篇,占5%。
综上分析,相关研究机构分布呈现两个特点:(1)从研究机构来看,主要研究力量在地域分布上有显著差异,南方和北方的东北师范大学研究较多,说明这两个地域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注较多;(2)从文献来源也能看出地域差异特点,北京研究成果丰硕,西南和东北地区较好,沿海地区相关研究机构较少。
1.核心作者分析。核心作者群是指在某一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较多,且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作者群体[3]。由统计结果可知,该研究主题的主要作者包括陈文娟(5篇)、杨道建(5篇)、赵喜仓(3篇)、高桂娟(3篇)、李亚员(2篇)。根据普赖斯定律来确定某领域的核心作者[4],可知该领域研究核心作者群尚未完全形成,但形成趋势凸显,其中陈文娟和杨道建成为目前该研究主题的主要研究者,对尚未进入核心作者群的研究者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网络中行为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的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清晰地反映核心作者社会网络特点,本文设定筛选条件,即被引频次至少为1的作者,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核心作者群可视化网络,其中的圆圈为文献节点,与该节点出现的频次呈正相关,节点的半径正比于该节点文献的被引频次,作者中心度的强弱表现为图中节点的大小,中心度越强,该节点越大[5]。节点之间的连线则代表两个作者合作了一篇文章,连线越粗,说明合作关系越紧密,连线上的数值代表两作者共现的次数。其中,最突出的节点分别是陈文娟、杨道建、赵喜仓、高桂娟、李亚员。同时,网络中大多数节点关联程度较低,这表明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领域还没有一支成熟的研究队伍。
2.高频关键词的共被引分析。可视化网络中的节点含义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这一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即该连线代表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其中,线条的粗细代表关系的强弱,线条越粗表示关系越强,反之,关系较弱。节点的大小表示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节点越大,重要性越突出。结合可视化网络可发掘并可视化呈现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分别是大学生(125)、创业教育(58)、创业能力(57)、大学生创业(23)、创新创业(21)、创业(18)、创新创业教育(17)、创新创业能力(11)。同时,这些关键词也说明要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创业提供依据。
本文以主题词“大学生”并“创业能力”为条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得到2009—2018年共200篇CSSCI期刊论文,采取CiteSpace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章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通过对我国近十年来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文献知识图谱的绘制和解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现状及趋势。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创业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大学生就业创业关系到创新型社会的创建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局,应不断培育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我国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历经起步和曲折发展阶段,整体发展态势较好,表现为研究成果逐年增加,文献刊发具有较好的集群效应,研究群体相对集中,核心研究机构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论文产出数量相对较少,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高产作者和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较少,跨地域或院校的合作研究较少,研究成果的国际化程度极低。另外,核心研究机构集中分布在南部和东北地区,中西部核心研究机构分布较分散,难以形成研究合力,西北地区核心研究机构几乎空白,专业研究机构如教师发展中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较少。上述问题的存在虽受一定历史因素的影响,但也应引起学界关注。
2.我国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成果较多,但从地方财经类院校出发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几乎空白。研究地方财经院校大学生创业可填补空白,为地方财经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为各级政府制定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优惠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且对政府、学校、企业和高校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现地方财经院校关于学科建设的短板。在研究过程中,可了解到地方财经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这些可使学校有效改善现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根据学校类别展开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政府可根据研究结果了解目前财经院校大学生创业的需要和现状,可方便政府从当地现状出发,制定符合地方发展需要又可促使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学校做出的这些改变,可使企业在以后的招聘中受益,进而获得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