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根雕艺术的意境美

2018-07-28 20:11储德翰
神州·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欣赏

摘要:根雕艺术的材质取之自然,在保留其原始质感和形态纹理的基础上,经过人工整饬,展现出含蓄而热烈、朦胧而丰富的意境之美。本文以根雕艺术为载体,结合创作探讨意境,为人们欣赏这项艺术带来实际的指导。

关键词:根雕艺术;欣赏;意境之美

前言

根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地演进。而传统文化的升温又为根雕艺术赋予了第二次的青春,因此,人们在欣赏根雕作品时,既为艺术家巧夺天工的手艺所折服,更为背后蕴含的深刻的内涵意蕴所吸引。作为艺术浪潮中一朵不凋谢的浪花,它用淳朴之美,成就了根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一、根雕艺术概述

根雕艺术是树根雕刻造型艺术的简称。这种艺术形式以生长在大自然中的树根为素材,经过人的观察、筛选、构思与创作,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面貌和形态。根雕艺术常常被人们称为是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交融的产物,它一方面保持了树根原始的质感、颜色、纹理、味道,即使是疤瘤、洞穴,也毫不避讳;一方面运用各种写实、夸张、变形、修整的艺术手法进行人工的雕琢。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也给人思维上的遐想,从而传达出一种基于自然、寄予人工、超于有形的意境之美。

二、意境概述

人们的主观认知总是和外部的客观事物紧密相联的。当人们从自身之外获得了一个影响时,会下意识的做出一种反应,表达一种情感。这种完全以个人的角度出发的情感倾向会和外部环境形成一个辩证体,让可见的部分被称为物象,而不可见的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其实,意境在我国古代的文化论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年,它是国人审美理念的一种集中体现,也是反应作品价值几何的一个重要指标。意境虽然不可见、不可触,但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心理空间,让人们可以充分使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任何主观的形式去追寻。这个中国艺术共有的特质,和延传上千年的庄子的“有无相生”思想发生了一致。可见国人的意境之说总是有着强大的文化做支撑。

三、根雕艺术的创作

既然是艺术,就有形式美和内涵美两种分类。根雕的美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首先,单就外形来看,大部分的树根都不符合传统审美体系中对于美的注解。根部的隆起、凹陷、扭曲、褶皱似乎和美很难发生关系。但是根雕创作者将这些形态看作是生命流动的过程,是不可多得的创作素材,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不断加入个人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理解,从而把自己的生命和根雕的生命融为一体。其次,艺术的领域总是重视形式的,只有那样,美好的东西才会被人们记住和传颂。艺术才能成为人们承载情感、表达情感的手段。所以有人说,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寻找承载观念和情感的最佳手段。清代画家方士庶在自己的著作《天慵庵随笔》中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之外,别构一种灵奇。”他这一段话也说明了艺术领域中创作的真谛。再有,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多样的创作意识总是要落实到艺术实践中的。下品看雕工、中品看形态,上品看意境。例如著名的根雕艺术品《急流勇退》为我们展示了一块被蚂蚁腐蚀镂空的根块,它本已是瘦骨嶙峋、千疮百孔,但是在外来水滴的“侵扰”下,仍然显示出蓬勃和坚毅之感。这也给予了创作者在实践时深刻的启示,如果只是注重每一刀下去的技术,而忽略了艺术品的整体气质,以及气质背后阐说的内容,那只能是一个下品的根雕。

四、根雕艺术的意境美

承接了根雕艺术有序的创作步骤后,创作者要注意把根雕外在的形式美和想要传达的意境美兼顾起来。首先,根雕艺术运用的树根虽然是来自于自然,但不代表任何一个自然中的树根都可以拿来进行根雕创作。最终决定其“何去何从”的因素,来自于它自身的属性形态。一般来说,树质松软、有韧性、有光泽会成为首选,艺术家更容易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带入到雕塑中,也更能深刻的反应一个民族在情感和价值上的趋同性,从而拉近根雕和人们的距离,为探寻根雕艺术的意境打下一个基础。

其次,意境虽然是抽象的,但是作品却是活灵活现、真实存在的。所以观赏者的欣赏仍然是要基于作品本身进行。在根雕行业有一句老话是说,七分是天然,三分在人工。所以很多人在欣赏时容易出现的误区是过于关注树根的原貌,而忘记了正是艺术家那三分的雕琢,才让自然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否则,作品不可能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也不会激发出人们的欣赏联想。所以,在探寻根雕的意境之美时,不要抱持刻板印象,而是要从作品的整体先进行观赏,铺设一层主情感基调,然后在对细节进行品味,进而得出观赏的体会,为作品意境的浮现做好情感和思维上的沉淀。

再者,根雕艺术中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魅力是通过艺术家的创意、构思和实践实现的。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我们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是充分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然后通过缜密的思维揣度根雕艺术,一个是充分而完全的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去追求主观认识上的意境美。但是在实际的观赏过程中,很少有人能泾渭分明,常常是两个方向交错在一起,帮助欣赏着体会其中的意境之美。

细细想知,艺术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是根雕所使用的树根都是经历了岁月长时间的洗礼却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在这些树根中饱含着自然的奥秘,风霜雨雪又让树根上的疤洞、扭曲等等变成了“生命的勋章”,这其中具象包含着抽象、抽象又反应着具象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触动欣赏者的心弦,带领着他们进入到某种意境中,凝思神游,产生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震撼。

结语:

根雕取法自然,施于自然,在融入人文精神和主观改造,构成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天人合一”恰恰体现了中国哲学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在这种思想境界的带领下,不会有任何根雕艺术是可以复制的,这又在无形中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的确,一件好的根雕艺术品凝聚的是艺术家的慧眼独具、匠心独运,是机器的流水线无论如何也不能表现出的自然和质朴之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日趋多元,在传统的文化浪潮面前,不去盲目的跟风,发挥个人的对于艺术的感悟力,才是欣赏其中意境之美最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杨良连.根雕艺术的选材与创作浅析[J].中国高新区.2017(20)

[2]窦贤春.根雕藝术中蕴含的生态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6(08)[3]彭立怀.新时期根雕艺术的现状和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6(07)

作者简介:储德翰(1965--)男,中共党员,籍贯:安徽省岳西县,现任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协会和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岳西县花卉盆景协会会长、岳西县翰林根艺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猜你喜欢
欣赏
在文言文中发现真美
运用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
从欣赏的角度略谈雕塑艺术的特点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