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发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学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学科,同时,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数学应用知识和原理,增强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但初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吃力,无法深入理解知识点,但数形结合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数和形是数学的两大研究部分,他们之间有所差异,但又存在不可分别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熟悉掌握数和形的特征和运用方式,并能经过结合数和形的特质解决数学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数形结合思想是多种数学思想中的一个分支,数形结合思想又可大致分为两个情形:利用数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来阐明某些图形的属性和特性,或者借助几个图形的直观性和易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如果某一个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就应该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关联性较强,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就建立起了有理数和数轴上相应点对应的知识理念,这就是学生建立数形结合思想的开端。新课标的提出,对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特点、知识点特征和教学需求等几方面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逐渐形成有自我特征的数学思维方法,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一、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在进行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在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了大概的了解和熟知后,能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使用率。其次,教师应总结归纳初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形结合例子,形成数形结合模板,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解题的正确率。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相关题目的联系,让学生能快速准确的使用数形结合思想。
二、通过图形解决数学问题
“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思想中的一大板块,“以形助数”是指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易懂来解释数字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进行这一板块时,应该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特性,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寻找某种图形的运用方法和运用范围,让学生能在看到题时形成条件反射,快速准确的做出反应,选择合适的图形辅助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中,“数与代数”是典型的数形结合知识板块,它重视揭露和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知识内部的统一运,并和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在“数与代数”这一知识板块,和直角坐标系联系很是紧密,用坐标的方式处理数学问题,这类数学问题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平移变换、对称变换、函数等等,简化了学生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更加透彻的学习这类数学问题。
例如:在解释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紧密运用图形进行教学和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表达式为ax+bx+c=0(a≠0),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可以理解为函数y=ax+bx+c的图象与常值函数y=0的公共点,即y=ax+bx+c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如果两个方程的图像有两个交点,说明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如果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当图像没有交点时,则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没有实数解。如:①x2-x-6=0,x1=-2,x2=3,y=x2-x-6与x轴的公共点A(-2,0),B(3,0),如图一。②x2-2x+1=0,x1=x2=1,y= x2-2x+1与x轴的公共点A(1,0),如图二。③x2+1=0,如图三,没有实数解,y=x2+1与x轴没有公共点。
三、通过数字解释图形特征
初中数学学习阶段的“形”学习范围为点、线、面、基本图形、立体图形等,较多的初中阶段图形学习多体现在函数图形方面,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要求学生能分析图形中所蕴含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代数信息,让代数成为分析和研究图形的方法和途径,在解题中将图形信息用代数加以概括和描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图形,发掘图形中蕴藏的信息和解题关键点。虽然几何图形有直观、易懂、易理解的優点,但要进一步的理解和研究几何图形,还需要和代数相结合,发挥两者的优点。
例如:已知⊙O内切于△ABC,AB=10,BC=13,AC=11.求:过△ABC的顶点A、B、C各点的切线长。
解:设⊙O与△ABC各边分别相切于点D、E、F,则AD=AF,BD=BE,CE=CF,又设AD=x,BE=y,CF=z,则x+y=10,y+z=13,z+x=11,则,
∴过△ABC的顶点A、B、C各点的切线长分别为4,6,7。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中,应该严格遵循等价转换原则和数形互补原则,发挥两者的优点,规避两者的缺点。在初中教材中,数形结合的例子很多,教师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深度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刘顺秀.《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1年18期
[2]贾军强.《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与方法思想之探讨》,《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