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进入21世纪之后,保护和传承科尔沁文化的方式亟待改变,传统的传承传播形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在“互联网+”视阈下,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尔沁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广泛应用得到极大认可,为丰富多彩的科尔沁文化的传播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前景甚好。
关键词:互联网+;科尔沁文化;现代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C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64-02
一、引 言
科尔沁文化是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吸收科尔沁地区其他部落与民族文化而发展形成的蒙古族区域性文化,是蒙古族人民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蒙古族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保护好它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促进和推动科尔沁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蒙古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明确了建设文化大区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区文化发展走进全国前列,基本建成继承草原文明和体现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民族文化大区。在此背景下,科尔沁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传承和保护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科尔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大势所趋,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有机结合。
二、科尔沁文化传承的传统方式及现状
科尔沁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保护和传承方式的多样性。在科尔沁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规律、特性和现状,主要有下面三种方式[1]:
(一)口头语言
科尔沁文化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口头传播,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即便是到了现代化的今天,在很多地方老一代“胡尔齐”仍在用这种方式传道授业。这种方式催生了不同的艺术流派,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但口头语言会误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尔沁文化传播的完整性和广泛性。
(二)书面文字
近代以来,很多研究保护机构和传统艺人将民间流传的科尔沁文化曲目和唱段加以整理、结字成集,集中反映了当时科尔沁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受历史变迁、自然气候和保存条件的限制,书籍会发霉褪色,而且书籍的记录是平面的,无法反映传承人在演出过程中的神韵和场景,后人只能依靠文字与图片的记录,外加调动自己的想象才能将其重现,而这种重现结果因人而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播的真实性。
(三)录音录像
到了当代,对科尔沁文化的传承保护也逐步引起各方重视,很多地方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文化曲目进行保护性录制,在电视、广播中建设说唱专栏,这种方式生动直观、通俗易懂。但录像带会受潮老化、录音带会消磁失真,使所记录的信息出现失传甚至毁坏,不利于长期保存和利用。尤其是有很多录音录像播放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在市面上停产淘汰,造成空有宝贵资源却无法读取应用的情况。科尔沁文化以录音、录像的视听方式保存下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传承方式,具有生动直观、通俗易懂的特点[1]。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尔沁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
2016年10月,通辽市政府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民族文化特别是科尔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
(一)互联网技术推动科尔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信息技术的提升带动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于科尔沁文化的传承传播来说是一种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共享性是非常高的,在进行科尔沁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直接打破地域上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网络或WIFI信号存在的地方,就能够实现信息传播。同时也对科尔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搜索科尔沁文化相关的内容,而且在网络上的内容都是多以图片以及视频等形式展示,图文声像并茂,科尔沁文化在这种动态化的传播过程能够更容易被大家关注。收录在通辽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蒙古谚语》《库仑蒙古族民间祝赞词》《科尔沁潮尔史诗》《蒙古族科尔沁英雄史诗“阿日奔乃曼嘎拉巴”》等,都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地传播。
(二)計算机技术助力科尔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通过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于科尔沁文化的保护、传承至关重要,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将原来以口头形式、书面文字形式、录音录像形式记载和保存的科尔沁文化,用数字化信息的手段保存和固化下来[2]。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科尔沁民歌》《蒙古族三弦音乐》《蒙古族科尔沁长调民歌》《好来宝》《蒙古族四胡音乐》等,以数字化音视频文件的形式记录和保存,即使时间和空间发生改变,数字化的保存方式也不会影响科尔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科尔沁人民的文化遗产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三)通信技术加速科尔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迅速普及,科尔沁文化得以快速、准确地传播。《库仑旗蒙古族长篇历史叙述民歌<那木斯来>》《蒙古文书法》《哲里木版画》《奈曼旗王府木雕》《蒙古族民间图案》《寺庙彩绘》等,这些科尔沁文化中的瑰宝,通过电视、广播、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将科尔沁文化中的精髓、技艺、风俗等信息,以更加自由灵活、形象生动的形式向人们传递和展示,实现科尔沁文化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通信技术推动科尔沁文化的传播,将会成民族文化传承传播的理想渠道[3]。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尔沁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前景展望
“互联网+”视阈下,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迅速发展和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民众的生活、工作、学习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民族文化尤其是科尔沁文化的保护、传承也不例外,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尔沁文化的传承传播方面的应用前景不容小觑,利用数字扫描、立体扫描、数字录音、数字摄影、运动捕捉、全息摄影、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科尔沁文化遗产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例如,《蒙古族奶豆腐制作技艺》《哈湫海制作技艺》《蒙古盘肠手工技艺》《科尔沁传统弓制作技艺》等,将采集所得的科尔沁文化数字资源经过标准化处理和转化后,借助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能够方便地实现专业化分类、系统性整合、永久性保存和一站式检索,为科尔沁文化今后的广泛共享、动态传播和再次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 语
“互联网+”大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为科尔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实现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将科尔沁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下的语境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能性,不仅有助于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效果,也可以促进科尔沁地区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3]。
参考文献:
[1]徐雯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研究综述[J].华章,2012(28):309.
[2]金迪,李正华,苏晓东,马衍民.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4).
[3]李琼,刘靖屏.信息技术助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研究[EB/OL]. http://www.xzbu.com/1/view-8102826.htm.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简介:孟晨,女,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影像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