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天许
母亲对养鸡情有独钟。
每到春季,村头就会传来“卖小鸡喽!卖小鸡喽!”的叫卖声。卖鸡苗的挑着刚孵化的小鸡在村子里穿梭,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母亲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和邻家妇女们相互招呼着走出院门,忙着去挑选自己喜欢的鸡苗。
母亲买的鸡苗也不多,二只、四只、六只不等,有时还分批买。选好了鸡苗,母亲就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因为鸡苗嫩,怕冷,需要立刻为它们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家里专门备有一个牢固的小木桶,桶顶有个结实且带有“出气孔”的盖子,母亲在桶底撒了厚厚的一层炉灰,再垫上柔软的稻草,便成了小鸡的家。住进新家的几只小不点挤成一团,传出断断续续的“叽叽”声。
那时候,要养大一只鸡确实不易,没有近一年的时间是不会下蛋的。春季的气候乍暖还寒,小鸡要健康成长着实不易。离开了温暖的烘箱,一些绒毛不够密的鸡苗会被冻死,有的因患上消化道疾病而死去,有的还会遭受了猫、狗、鼠类等动物的侵害。出太阳了,母亲就把木桶放到太阳底下晒,还常捉些板壁上的花蜘蛛给小鸡吃。
鸡长得半大了,母亲又添了烦心的事,因为鸡的食量一大,常成群结队四处找吃的,有的掉进茅坑里淹死,有的跑到人家的菜园里啄青菜被人追打,有的把投鼠的药一股脑儿吞下……看着鸡夭折,母亲都会伤心好些日子。
鸡会下蛋后,母亲喂得更勤了。她把青菜切细,把红薯、土豆煮熟了,拌上谷粒和捣碎的骨头末儿,既节省了粮食,又能让鸡多下蛋。鸡会下蛋时也并非是高枕无忧的,要是遭遇可怕的鸡瘟,一夜之间,一窝鸡都会直了腿,带给人的是揪心的疼痛……
养鸡的过程中这些辛酸和不快是形影相随的,可母亲总是乐此不疲,为的是鸡养大后带给全家人的那份快乐。过年了,父亲把公鸡杀了当作谢年的祭品,接着一家人开心地美餐,母亲脸上溢满了笑容。对母亲来说,最受用的还是鸡蛋,拿出几个鸡蛋,就可以从村里的小店换到盐、酱油、白糖等日用品。客人进屋了,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鸡蛋茶,顿时暖透了客人的心。烧点心时,盖上一两个白里透黄的荷包蛋,一切风情都被占尽。
平时,自家人是很少吃鸡蛋的。农忙时节,母亲才为父亲烫上一碗鸡蛋酒,而慰劳我们小孩的,是一碗滚烫的鸡蛋羹。小时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立夏节,因为这一天有人人都吃鸡蛋的习俗。那一年立夏节的早上,母亲给我们兄妹每人一个煮鸡蛋。晚上吃面条时,母亲做了几个荷包蛋。面条起锅时,母亲给大家的面都盖上一个荷包蛋。
看到母亲的碗里没有荷包蛋,我着急地说:“妈,立夏节每人都要吃鸡蛋的,你也吃一个吧。”
母亲总是笑着说:“刚摊好我就吃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