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力量对比及提升策略

2018-07-26 02:34:46王建伟娄自强
关键词:公办民办力量

王建伟 娄自强

(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校共计2 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 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校283所;民办高校735所,占高校总量的25%。另据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民办本专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共招生181.83万人,占当年招生总量(748.61万人)的24.3%;在校生634.06万人,占在校生总量(2 695.84万人)的23.9%,其中硕士研究生715人。可见不论是高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民办高等教育都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内涵建设是民办本科高校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主要抓手就是教学与科研,本文仅以科研为着眼点。对于民办本科高校之间科研力量的比较,截至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成熟的研究模型,不同的研究机构或团队从不同角度出发,基于不同的侧重点,往往得出差异化结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笔者在学习和借鉴不同研究者研究思路的前提下,对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的科研竞争力进行比较,并把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纳入进来,扩大比较范围,找出科研差距,以期为不同性质的本科高校完善科研策略、提升科研水平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主编的《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在数据处理时,根据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和数据可比性等因素,剔除“211”高校以及省部共建高校的相关数据,保留“其他本科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概况”中726所本科高校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剔除统计过程中产生的各基本要素大量为0的部分院校数据,参与后续分析的数据包括553所地方公办本科高校、159所民办本科高校(含75所独立学院和3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

二、民办本科高校与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科研力量对比

民办本科高校普遍重视科研工作,大多设置了专门负责科研业务的部门(如科研处),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显著增长,有助于提升民办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但与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相比,民办本科高校在科研力量上仍有显著差距,表1和表2分别从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角度对民办本科高校与公办本科高校的科研工作状况进行对比。

由表1可见,与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相比,民办本科高校在科研投入方面处于劣势。除企事业单位委托拨入这一项目中经费拨入上四分位数的民办本科高校高于经费拨入下四分位数的地方公办本科高校之外,其余各项投入下四分位数的地方公办本科高校均远高于投入上四分位数的民办本科高校。同时,企事业委托投入项目表现得相当不均衡,超过一半的民办本科高校没有这个项目。表2表明,与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相比,民办本科高校在科研产出上的劣势更为明显。综上,民办本科高校虽然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表1 2016年民办本科高校与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科研投入对比*本文所有表格内结果,均使用SPSS22.0得出。

表2 2016年民办本科高校与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科研产出对比

三、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科研力量对比

(一)科研投入与产出对比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笔者把民办本科高校所包含的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独立学院和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作了区分。由于《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所涉及的3所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定位与其他民办本科高校存在显著差异,故在后续比较中剔除了这3所高校的相关数据。表3为81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75所独立学院科研投入数据的对比。

由表3可见,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在科研投入上超过独立学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这些数据进行T检验后,得到如表4所示的结果。

表3 2016年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科研投入对比

表4 2016年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科研投入T检验

续表4

从T检验结果看,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在教学与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中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科学家与工程师中高级职称人数上显著多于独立学院;在研究与发展人员、研究与发展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人数、科学家与工程师中高级职称的人数以及全时当量人数上,两类高校的差距在0.05水平上并不显著,但在0.1水平上是显著的;在科研经费以及各方面的资金拨入上,两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别。

表5对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科研产出作了数据对比。除鉴定成果数、技术转让签订合同数和专著数量均为0以外,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在科研产出上高于独立学院。0值较多的项分别有字数、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以及科技转让当年实际收入,基于中位数为0而上四分位数远小于平均值这一结果可以判断:在这三个方面产出上,无论是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还是独立学院,均存在同类民办高校间科研力量悬殊的情况。

从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科研产出T检验结果来看,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除在学术论文数量上显著高于独立学院外,两者在各项科研产出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

(二)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科研力量排序

本文以《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教学与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科学家与工程师中高级职称、研究与发展人员、研究与发展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当量人员、科技经费、学术论文、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鉴定成果数以及技术转让签订合同数等26个项目构建了一个评分模型。具体如下:

首先,分别计算各个变量的标准分;

其次,计算逐个标准分的和;

最后,使用(x-min)÷(max-min)×100将最终得分控制在0到100之间。

表5 2016年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科研产出对比

表6 2016年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科研产出T检验

以评分模型计算结果为依据,2016年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科研力量前20位的排序结果分别如表7、表8所示,更多排名见图1、图2*图1和图2中,学校名称的字号越大,表示科研力量越强。。从数据分析结果看,2016年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力量排序与王一涛等(2018)在《2017年中国民办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王一涛、高飞、邱昆树等:《2017年中国民办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28-32页。中的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这与数据来源的全面性、系统性及数据选择的侧重点有关。本文在数据选取方面来源较单一,主要从影响科研的各基本要素对民办高校的科研力量进行分析。

表7 2016年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力量排序(前20位)

表8 2016年独立学院科研力量排序(前20位)

图1 2016年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力量示意图

图2 2016年独立学院科研力量示意图

四、研究结论与提升策略

(一)研究结论及不足

以上数据分析的初衷是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挖掘数据背后不同类型高校的科研力量信息,并在尽可能合理的平台上进行对比分析,呈现民办本科高校与地方公办本科高校之间、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科研力量的差异,为民办高校制定积极有效的科研战略并提升科研水平服务。从初步分析的结果来看,民办本科高校与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的科研投入和产出对比悬殊;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在科研投入和产出上均高于独立学院;同类型民办本科高校间的科研力量差距也较明显。独立学院中除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表现较好之外,其他院校差距显著。

本评分模型的不足如下:一是顾及与科研相关的几个重要变量,但受笔者研究能力所限,只对各变量的等权重进行计算;二是受数据获取渠道的制约,分析数据仅为2016年的统计结果,缺乏纵向比较,加上民办高校正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研究结论可能会与现实存有差异。

(二)提升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力量的策略

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力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管理者的认识、科研的投入、科研制度的完善和科研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下文分而述之。

1.管理者的重视是提升科研力量的关键。民办本科高校管理者对科研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科研资源的分配、科研制度的建设和科研环境的改善。民办本科高校多以应用型或教学型为主,如果管理者认为应用型或者教学型高校不需要科研,那么对科研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申报以及组织实施方面就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相反,如果管理者认识到科研对学校内涵建设及长远发展的价值,把科研工作与学校品牌打造、影响力提升、办学层次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相挂钩,那么科研力量的提升效果就会较显著。有些民办本科高校的领导自身就是某科研领域的排头兵,往往十分重视该研究领域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科研成果的产出,以点带面,带动全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投入是提升科研力量的基础。民办本科高校办学资源有限,以学养学现象比较普遍,加强科研投入有不小的困难,因此需多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拓展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包括纵向科研经费的争取和横向联合科研经费的获得;另一方面,扩大民办本科高校办学资金的来源途径,为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科研需要经费、人才和平台的支撑,要以科研经费投入为突破口,积极组建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完善制度是提升科研力量的保障。制度决定着个体在群体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决定着一个群体的绩效。科研需要长期投入,不能仅凭管理者的一时兴起,更不能依赖临时性安排。因此,只有构建起科学合理且富有激励性的科研制度,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刘燕、柳海民:《科研激励制度对高校教师科研行为的影响》,《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第4期,第29-31页。。在制定科研制度时,必须体现激励性原则、系统联动性原则和简洁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是指使科研人员对自己的行为形成稳定的预期,尤其对结果不确定、成果不能重复的科研工作,一定要从激励制度建设上给科研人员以激励和保障。系统联动性原则是指注重制度间的配套性、联动性,注重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发挥科研活动的综合效益和价值。简洁性原则是指按照组织活性化、制度简洁化和作用长效化去创设制度。借助科研制度释放科研人员创造、创新的活力,力求打破制度对科研活动的束缚。

4.改善环境是提升科研力量的条件。科研作为一项创造性的脑力活动,具有成果不可重复的特性。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通常以教学型为主,教师教学任务重但待遇低,不得不把超额课时量视为提高收入的无奈选择。而科研创新在时间上具有很强的连续性,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尤其是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绝不是“朝九晚五”可以完成的。因此,民办本科高校要注重科研环境的营造与改善,让科研人员在宽松的科研环境下,以平和的心态、求真的精神去创新与突破。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力量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8:32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48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麦唛力量 (一)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福利中国(2017年1期)2017-02-06 01:23:07
孤独的力量
37°女人(2017年1期)2017-01-14 02:32:18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42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