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州方言人称代词研究

2018-07-26 02:34:52王晔怡
关键词:鄞州阿拉人称

王晔怡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鄞州区,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南冀、浙江省东部,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最大的市辖区域*肖萍、郑晓芳:《鄞州方言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3页。。鄞州话属于宁波方言。吴语区被分为五片:太湖片、台州片、婺州片、处衢片和瓯江片,其中太湖片最大,位于苏南、上海及浙北,有时被称为北部吴语,约占吴语人口和面积的一半。宁波话就是北部吴语甬江小片一个重要的地点方言。

一、鄞州方言的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指的是语言系统中主要用于称代人的词,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两类。三身代词所指称的对象是确定的,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非三身代词所指的对象是不确定的,即自称、他称和统称。鄞州方言人称代词的构成情况见表1。

二、人称代词中的三身代词

(一)单数形式

1.单数人称代词的一般用法

先看第一人称。我,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指说话人自己。“我”字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为一般用法。例如:

表1 鄞州方言人称代词系统

(1)我忖忖是蛮好喔。(我想是挺好的)

(2)该东西驮驮拨我。(这东西拿给我)

(3)我书弄破嘞。(我的书弄破了)

例(1)中的“我”作主语,例(2)中的“我”作宾语,例(3)中的“我”作定语修饰后面的中心语。

再看第二人称。侬,第二人称单数形式。宁波话中表示第二人称单数的这个语素,《纪效新书》作唔,《越谚》作俉*张传保、王焕章:《鄞州通志·文献志·方言(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919页。,而“俉”实际为“迎”义。《字书》上无法找到“俉”字,因为它的本字不明朗。现鄞州方言多用“侬”“俉”两字作为第二人称单数形式。“侬”和“俉”同为第二人称单数形式,只在读音上有区别,分别为nu和,在用法上等同。“侬”字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为一般用法。例如:

(4)侬来阿里读书?(你在哪儿读书)

(5)该样东西拨侬。(这样东西给你)

(6)侬书借拨我用用。(你的书借我用一下)

例(4)中的“侬”作主语,例(5)中的“侬”作宾语,例(6)中的“侬”作定语修饰后面的中心语。

最后看第三人称。渠,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渠”字最早出现在《金史欢都传》上,也作“其”字。粤东一带另造“佢”字,也是指“渠”。“渠”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为一般用法。例如:

(7)渠是阿里人?(他是哪儿人)

(8)该样东西拨渠。(这样东西给他)

(9)渠姆妈交关好看。(他妈妈很美)

例(7)中的“渠”作主语,例(8)中的“渠”作宾语,例(9)中的“渠”作定语修饰中心语。

2.单数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

一是“渠”的续指和虚指。“当受事名词出现在句首时,在句子的结尾处,即谓语动词的后面,往往会出现一个代词‘伊’予以照应,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句型,其句子格式可以描写为:S→N受+N施+V+R-Pron,其中的R-Pron,我们称之为‘续指代词’。”*徐炯烈、邵敬敏:《上海方言语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页。鄞州方言与上海方言近似,“渠”也有这种续指的用法。这时,“渠”已不作为第三人称代词,而是另一种代词。当“渠”为普通的人称代词时只能指代人,不能指代物或抽象的概念、行为。如以下说法不可行(带*的句子不符语法规范):

(10)*侬忘记该桩事体,我也忘记渠嘞。(你忘记这件事,我也忘记了)

(11)*侬有该种忖法,我也有渠。(你有这种想法,我也有)

(12)*侬弗欢喜吃鱼,我也弗欢喜渠。(你不喜欢吃鱼,我也不喜欢)

作为续指代词的“渠”虽与人称代词同形,但所指代的范围有所扩大,既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物或抽象的概念、行为。例如:

(13)该个小娘,我弗欢喜渠。(这小女孩,我不喜欢她)

(14)该种忖法,侬要摆脱渠。(这种想法,你要摆脱它)

(15)该桩事体,我要办好渠。(这件事,我要办好它)

以上两组例子表面看是一样的,那为何前一组不能说而后一组能说呢?前一组例子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个分句语义和语法完整,后一个分句中的“渠”就不能用于续指,即前一个分句为“主+谓+宾”形式时,“渠”不能指代其中的宾语。后一组例子以名词作为先行词,在这种情况下,“渠”可以用于续指,即“渠”的续指用法可以以名词或代词作为先行词。例如:

(16)我要搭该个小娘教渠会。(我要把这个小姑娘教会)

(17)叫小娘搭下饭吃渠光。(叫小姑娘把菜吃完)

(18)渠拉该班人,我要赶渠出去。(他们那帮人,我要赶出去)

“渠”的续指用法单、复数同形。例如:

(19)该个人侬搭我教渠会。(这个人你帮我教会)

(20)该些人侬搭我教渠会。(这些人你帮我教会)

(21)该样下饭侬搭我吃渠光。(这样菜你帮我吃完)

(22)该些下饭侬搭我吃渠光。(这些菜你帮我吃完)

“渠”的续指用法对句子的结构有一些要求,可归为以下三种:

第一,话题句。即先行词作为整个句子的主要话题或充当主谓结构的次要话题。例如:

(23)该件事体,我明天要做渠好。(这件事,我明天要做好)

(24)我明天该件事体要做渠好。(我明天这件事要做好)

第二,“搭”字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把”字句,即先行词作介词“搭”的宾语。例如:

(25)阿西搭该梗鱼煮渠好。(阿西把这条鱼煮好)

(26)阿西搭该房子卖渠掉。(阿西把这房子卖掉)

第三,“拨”字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字句,即将“拨”置于施事前,表被动义。例如:

(27)阿西拨阿拉批评勒渠几句。(阿西被我们批评了几句)

(28)垃圾拨我扔掉渠。(垃圾让我扔掉)

当“渠”用于虚指时,与普通话中的“他/她”用法便大不同。根据“渠”字所处的位置和句式,可以将鄞州话中“渠”的虚指用法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复指作用,指代作用未完全虚化,不限于祈使句。首先是用在合音合义词“覅”(勿要的合音合义)后,这种情况下“渠”字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虚指,而相当于宾语,复指前面的话题主语,但这时“渠”的实指意味已减弱。例如:

(29)介推扳西瓜我覅渠。(这么差的西瓜我不要)

(30)该人交关推扳,阿拉组覅渠。(这个人很不好,我们组不要)

(31)莫拨我,我覅渠。(别给我,我不要)

例(29)中“覅渠”指不要西瓜,例(30)中的“覅渠”指不要这个人,而例(31)中的“覅渠”则指不要这件东西或这个人,而这件东西在句子中被省略。其次是用在“动+宾+补”结构中,表示祈使语气。这种情况下“渠”字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虚指,它相当于宾语,复指前面的话题主语,但这时“渠”的实指意味已减弱。例如:

(32)钞票用渠光。(把钱用完)

(33)身体养渠好。(把身体调理好)

例(32)中的“渠”指钱,例(33)中的“渠”指身体。最后是用在“动+补+宾”结构中,表示祈使语气。这种情况下“渠”字同样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虚指,它复指前面的话题主语,但这时“渠”的实指意味已很弱。例如:

(34)该下饭吃掉渠。(把菜吃完)

(35)坏人缚牢渠。(把坏人绑住)

(36)该只鸡捉牢渠。(把这只鸡抓住)

例(34)中的“渠”指菜,例(35)中的“渠”指坏人,例(36)中的“渠”则指这只鸡。这里“渠”可以省略而不影响句义。“渠”表示虚指时一般只用在单音节补语后。

第二类是完全虚化,只限于祈使句。一是用在单音节动词加“勒”字后面,“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助词“着”,构成“动+勒渠”格式,用在祈使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渠”字意义完全虚化。例如:

(37)帽子戴勒渠。(把帽子戴上)

(38)睏勒渠莫看书。(睡着不要看书)

(39)该钞票侬驮勒渠。(这钱你拿着)

例(37)强调戴上帽子这个动作,例(38)强调睡这个动作,例(39)则强调拿钱这个动作。二是用在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后面,构成“动+动+渠”格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一下”格式,带有“尝试”义或表示时量短、动量小的语义,其实这些语义是由“VV”承担的,与“渠”没有关系。这种形式较为口语化,常见于日常对话中。例如:

(40)莫时格坐的,侬动动渠。(不要一直坐着,你活动一下)

(41)矮凳揩揩渠。(矮凳擦一下)

(42)饭热热渠缺。(饭热一下再吃)

(43)矮凳揩揩渠坐。(凳子擦一下再坐)

例(40)(41)中的“动动渠”和“揩揩渠”作谓语,带有祈使语气,而例(42)(43)的“饭热热渠”和“矮凳揩揩渠坐”属于连动句式,“渠”没有实在意义,省略不影响句义。

以上带“渠”字的句子大多是受事句,“渠”处于宾语位置,复指前面的话题主语。虽然“渠”处于宾语的位置,可以用“他、她、它”来解释,但其实际意义是虚化的,不能与“他、她、它”完全对应。因此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解释“渠”,句子可能过于僵硬死板。

二是“侬”的类词缀用法。“侬”字在古代是吴人常用的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如《红楼梦》中黛玉吟唱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其中的“侬”指的就是我自己。鄞州方言中常在人称代词后加一个“侬”字,但这不表示复数形式。“我侬”“俉侬”“渠侬”是鄞州方言中老派说法,使用人群多为宁波当地老人,与“我”“侬”“渠”在意义和用法上并无差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人称只有“俉侬”的形式,没有“侬侬”的形式。例如:

(44)我侬买下饭去嘞。(我去买菜了)

(45)俉侬该两日人不爽快啊?(你这两天人不舒服吗)

(46)渠侬到公园散步去嘞。(他去公园散步了)

三是三身代词后直接跟单音节名词的用法。在鄞州方言中,人称代词可以作定语修饰中心语,这一点与普通话无差异,具体例子可参照上文。但人称代词直接限定单音节中心语,这种用法在普通话中罕见,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人称代词+单音节名词”,从形式上看,很像一个人称代词作定语修饰单音节中心语,但在人称代词和所谓的中心语之间以不加结构助词为常,所以这种情况下的人称代词更像是一个话题。例如:

(47)侬手洗过伐?(你的手洗过吗)

(48)渠书保护勒擦刮辣新。(他的书保护得很新)

(49)我歌唱勒交关好听。(我唱歌很好听)

(50)侬书看勒交关认真。(你看书看得很认真)

例(47)中的“侬手”、例(48)中的“渠书”、例(49)中的“我歌”和例(50)中的“侬书”,均是人称代词直接限制单音节中心语,在普通话中则需加上“的”字,以领属形式出现,如“你的手”“他的书”“我的歌”和“你的书”。而在普通话中,这种情况只有在人称代词限定单音节亲属称谓时才发生,如“我爸”“你姐”等。但与普通话强调领属关系不同的是,鄞州方言的人称代词更像是一个话题。

其次是“人称代词+人”,强调人称代词。例如:

(51)我人来二楼。(我在二楼)

(52)侬人来阿里?(你在哪里)

(53)渠人买东西去了。(他去买东西了)

例(51)中的“我人”、例(52)中的“侬人”和例(53)中的“渠人”均强调人称代词。在这种情况下,人称代词虽起限定作用,但“人称代词+人”的形式整体上强调本体。如果把“人”字去掉,对句义不影响。

(二)复数形式

1.“人称代词+类”形式

在鄞州方言中,人称代词后面加一个“类”字,为“我类”“你类”“渠类”,表示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类”字字音近似“癞”字,意义等同于普通话中的“我们”“你们”“他们”中的不定量复数后缀“们”。“我类”中的“我”字,鄞州方言读作“阿”,因此“我类”在口语中作“阿拉”。《越谚》作“我僇”“俉僇”,“专觅僻见之字”*张传保、王焕章:《鄞州通志·文献志·方言(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920页。。现常用“阿拉”“侬拉”“渠拉”表示复数。这三个词语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用法与普通话一致。例如:

(54)阿拉/侬拉/渠拉讲聊天。(我们/你们/他们在聊天)

(55)该东西拨阿拉/侬拉/渠拉。(这东西给我们/你们/他们)

(56)阿拉/侬拉/渠拉下饭吃光嘞。(我们/你们/他们的菜吃完了)

“阿拉”除了指代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在具体语境中还有两种特殊用法。第一种是“阿拉”为复数形式单指,但增加了语用色彩,强调“我”这个本体,有时可能带有得意、自豪等感情色彩。例如:

(57)阿拉该件大衣洋气伐?(我这件大衣时髦吗)

(58)阿拉是拨人家请去发言喔。(我是被别人请去发言的)

(59)阿拉囡囡多少好看啦。(我的宝宝超级好看的)

以上例子都是强调“我”这个本体,所以“阿拉”在句子中指代的是第一人称单数形式,这种语境大多带有得意的色彩。如例(57)看似是疑问句,实则不需要听者作出回答,句子暗含的意思就是“我这件大衣很时髦”。第二种是从句法位置上看“阿拉”很像定语,修饰后面的中心词,但“阿拉”和后面真正的主语之间加不进结构助词,去掉“阿拉”不影响句子结构表意的完整,却少了一些语用色彩。例如:

(60)阿拉宁波人做事体交关漂亮。(我们宁波人做事很棒)

(61)阿拉宁波菜味道交关赞。(我们宁波菜味道很好)

例(60)和例(61)都带有自豪义,去掉“阿拉”两字,虽然句义没有变化,但自豪义消失了。

2.“人称代词+一班人”形式

在鄞州方言中,“一班人”表达的其实是一个连类复数的概念,即侧重点并不在于突出单数和复数对立,而重在说明类别群体的意义。这种连类复数形式一般作主语。“我类一班人”也称“当一班人”,含有谦逊之意;而“渠类一班人”也称“该一班人”,含有轻亵之意。例如:

(62)我类一班人做事体还仔细喔。(我们做事情还算仔细)

(63)侬类一班人莫无法无天。(你们不要无法无天)

(64)渠类一班人做不好事体。(他们那些人做不好事情)

3.第二人称复数形式“倷”和“俉倷”

“倷”和“俉倷”是第二人称独有的复数形式,其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与普通话用法一致。例如:

(65)倷/俉倷莫吵嘞好伐?(你们不要吵了好吗)

(66)该样东西拨倷/俉倷。(这样东西给你们)

(67)倷/俉倷姆妈交关年轻嘛。(你们的妈妈很年轻嘛)

(三)人称代词的领属形式

领属形式作为一种语法范畴,是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来表示名词、代词在语言结构中同其他词的关系,表现为 “代词/名词+个”的形式。“个”,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字、文言中的“之”字。“个”一般用于人称代词单复数形式后面,强调领属关系。例如:

(68)我个书来阿里?(我的书在哪里)

(69)该是侬个东西。(这是你的东西)

(70)渠个忖法蛮好喔。(他的想法挺好的)

(71)阿拉个小人交关欢喜笑。(我们的孩子很爱笑)

(72)搭倷/俉倷个工资领领去。(把你们的工资领去)

(73)搭渠拉个南瓜偷偷去。(把他们的南瓜偷走)

例(68)(69)(70)是人称代词的单数形式加“个”表示领属关系,例(71)(72)(73)则是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加“个”表示领属关系。

三、人称代词中的非三身代词

(一)自称形式

“自家”是自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自己”,一般用来指代人或物自身,单复数同形。“自家”可以单独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更常见的用法是与三身代词或名词连用,组成复指短语,指代三身代词或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自身。例如:

(74)我/侬/渠自家去送报纸。(我/你/他自己去送报纸)

(75)阿拉/俉倷/渠拉自家忖办法。(我们/你们/他们自己想办法)

(76)贼骨头自家绊倒喔。(小偷自己绊倒的)

(77)咩咩羊自家掉进去喔。(羊自己掉进去的)

例(74)是“自家”与三身代词的单数形式连用,指代三身代词所代表的人,起强调作用;例(75)则是“自家”与三身代词的复数形式连用,同样复指三身代词所代表的人;例(76)(77)都是“自家”与名词连用,复指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自家”单独作主语和宾语时,与普通话用法一致。“自家”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加不加结构助词“个”均可,而普通话一般要在“自己”和中心语之间加上结构助词“的”。例如:

(78)自家(个)东西自家整。(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

(79)该只猫来抓自家(个)尾巴。(这只猫在抓自己的尾巴)

“自家”常与三身代词或名词连用,组成复指短语。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谈话双方对所指的人或物非常具体明确,则可以省略三身代词或名词,“自家”单独使用。例如:

(80)该东西拨啥人?(这东西给谁)

自家用。(自己用)

(81)渠时格忖看电视。(他一直想着看电视)

是呐,自家不晓得用功。(是呀,他自己不懂得努力)

根据语境,例(80)中的“自家”指代的是“我自己”,即回答者;例(81)中的“自家”则指代的是“他”,即交谈双方话语中的第三者。

(二)他称形式

在鄞州方言中,他称代词较多,常用的有“别人”“别家”“别人家”“人家”“别个”等。这些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相同,在具体语境中可以互相替代。他称代词作主语和宾语时,与普通话用法一致。当别称代词作定语时,可以直接跟名词,也可以在名词前加助词“个”。例如:

(82)别人东西拿不来喔。(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83)别人个东西拿不来喔。(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例(82)(83)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但在语气上,例(83)语气更重,也就是说,加上助词“个”更强调领属关系。随着具体语境的变化,他称代词有时候是泛指,有时候则是特指。例如:

(84)人家东西再好,侬也拿不来喔。(别人的东西再好,你也不能拿)

(85)看看人家小姑娘,字写勒噶好。(看看人小姑娘,字写得那么好)

例(84)是泛指,例(85)是特指,指代小姑娘。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称代词可以互换,但“人家”是特例。在某种语境下,“人家”指代说话者自己,这点与普通话一致。用“人家”指代自己时,多含有撒娇义。例如:

(86)人家弗想去。(我不想去)

(87)人家来忖心事。(我在想心事)

(三)统称形式

“大家”是统称,与普通话中的“大家”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相同;“大家”指代某个范围内的所有人,可以是排除式,也可以是包括式;“大家”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作定语时一般后面加上助词“个”。例如:

(88)大家莫立嘚,到屋里去坐。(大家不要站着,去屋里坐)

(89)该件事体弗能怪大家。(这件事情不能怪大家)

(90)大家个钱包要保管好。(大家的钱包要保管好)

“大家”还可以和“阿拉”“倷”等一起构成同位复指成分,表示多数并且起强调全体的作用,这种用法也与普通话一致。例如:

(91)阿拉大家来忖忖办法。(我们大家来想想办法)

(92)倷大家莫吵嘞。(你们大家别吵了)

本文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对鄞州方言人称代词进行描写,并在与普通话的横向对比中发掘其异同点。鄞州方言人称代词的非三身代词与普通话的相似程度高,而三身代词则有其独特之处,如三身代词“渠”有续指和虚指用法,这在普通话中基本不存在。

猜你喜欢
鄞州阿拉人称
我在鄞州 我很幸福
拼图
践行“四力”追梦新时代——以鄞州日报《天南海北鄞州人》专栏报道为例
传媒评论(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8
小区域 大关注——《鄞州日报》探索多平台建设的初步尝试
传媒评论(2018年1期)2018-03-22 01:24:21
阿拉更爱雪中人
新民周刊(2018年6期)2018-02-08 19:32:52
三个哥哥
心中的阿拉坦汗
草原歌声(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5
宁波市鄞州精艺机电厂
电池(2016年4期)2016-03-15 05:23:27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