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新英
摘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不仅能够领会文章大意,还能够提高语言概括能力,不仅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更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朗读;朗读的作用;朗读习惯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6.02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1018)06-0085-03
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新华字典》把朗读解释为“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使诗文证据连贯而见情意”。就语文教学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朗读是全面理解文章主旨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陶冶情操。朗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朗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因而,朗读在各阶段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成绩不突出,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要达到这个目的,朗读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朗读,可以领会文章大意。朗读过程中,不能随意加字、减字,更不能任意换字,因为朗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加字、减字、换字,不仅改变了文章原有的语言,还会对内容有所改变,这就违背了学习的初衷。但是朗读又不能是机械的,必须把对字句在一定程度上领会的意义读出来,亦即见字解意,只有这样朗读才会有实际意义。同时要有驾驭朗读的信心,拥有自信,才会精神放松,才会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朗读文章,才能放开声音,自如地表达,才会更好地见字解意,更准确地领会大意。缺乏自信,就会精神紧张,注意力分散,朗读就会大受影响。《朗读者》这档节目之所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是因为参加节目的各行各业的人,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在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了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让观众觉得这些文章写得真实而又与自己的生活相近,能够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领会大意是对文章主旨的初步把握,可以不深刻,但必须力求准确,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这种大概的了解,而且,它常常直接影响进一步的朗读。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见字出声、见字解意的能力,努力提高放声朗读过程中对文章大意领会的准确性。例如,读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要感受作者渴望光明,渴望革命,但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又不甘心妥协,因此内心无助彷徨和苦闷,作者通过对秦淮河夏夜如诗如画如梦的描写,坦率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读郁达夫《故都的秋》,要读出秋的“清”、“静”、“悲凉”,要读出作者对故都的秋怀有的一丝苦涩之情。
朗读,可以提高概括的技能。在朗读过程中,通过读准重音来筛选重要信息,然后将筛选的信息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提高概括信息的能力。例如,台湾著名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痣一点”是后置词,“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是前置词,对这样特殊句式要加重语气来读,读出了其中畅快的语势,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小屋的喜爱之情。
筛选是按照要求去选择文章中的信息,筛选信息要选得准,就要努力增加知识积累,提高判断力,增强敏锐性。筛选信息要选得快,除了提高阅读能力外,还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筛选的信息上,紧扣筛选的目的而不为兴趣所左右。文章段尾总结性的语句,往往是作者倾注了感情的力量写出来的,所以在朗读时也要加重语气来读,例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红烛昏沉。”通过朗读,抒发了一个远离大陆多年的游子对久别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切眷恋之情,感受到作者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故园乡愁。
概括信息和筛选信息是密不可分的,概括的过程就是对筛选的信息加以提炼的过程。一般说来,筛选信息也不局限于重音,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中的过渡句、总起句和冠以“所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等语言标志的结论句都应重点关注。概括信息要点同样要准确,还要精炼。要准确就是要紧扣文章标题,从整体出发;就要把握语境,注意背景,体察作者的意图;就要辨清文章内部主从、正欹关系。要精炼,就要在确保“准”的前提下,采用最简练的表达,删去可有可无的字。例如,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一文,“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我要开出美丽的花朵。”,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了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朗读,可以增强理解能力。通过朗读使学生人情入境,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对特定情境下的语文感知能力,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找准人、事、物,以及与联想的人、事、物之间的可比性与相关点,特别是要结合文体特点、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自己的个体感受进行联想,通过广泛的联想和想象,产生感受,激发感情,唤起情感共鸣。例如,孙犁的《黄鹂》一文,组织了一系列片断,叙事性很强,这些片断以时间为序,行文如流水,每个片断都蕴涵着一定的意义。在朗读过程中,由太湖黄鹂的美丽“极致”展开联想,揭示出各种事物中人“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自己全部美丽极致的深刻哲理。
朗读,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章要多读,读到能背。一边想,一边读,有好处。这好处就是自己脑子里的想法跟作者的想法结合在一起了,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运用就从而提高不少。”事实上,对于文章的朗读,就是朗读者用自己的口、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情来说作者的话,来感受作者的感悟。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训练,提高对作品的感知能力,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文学作品的语言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讲起话来才能思路清晰,语言连贯,最终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
朗读,可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境界。文学鉴赏不仅能够唤起人的情感体验,使人获得审美享受,还能增强人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同时,文学鉴赏活动还能增强人的想象力,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进而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对诗歌的学习就要反复诵读。诗的语言高度凝练,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诗的寓意;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诗的意境。如果仅仅是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很容易把诗读成僵死的东西,若要把诗人生命的体验,丰富的情感读出来,就要读出诗的意境来,这就要借助于想象了,要把自己想象为诗人,要还原诗人所处的时代,要看到诗人所看到的,想到诗人所想到的,感受到诗人所感受到的,这时情绪就会调动起来,然后自然地把诗一句一句读出来。这样读诗,自己会感动,也会感动别人。在反复诵读诗歌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体会作品的构思和语言特点,理解比喻、免征等艺术手法的深刻寓意;要反复诵读,细细口味诗歌的情思和韵味,做到以声传情,生动地再现诗歌的美,这样才能在领会诗歌的共同特点的同时,把握每首独特的内涵和意境,从而培养良好的赏读诗歌的兴趣。再如对于抒情散文的鉴赏也要通过反复朗读,来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要学会由“感”入“悟”。作者在散文中表达思想感情,通常不是直露无遗的,而是通过一系列写景、状物、叙事来完成的。刘勰《文心雕龙》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物色相如,人谁获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心灵有感于事物,敘事状物以表心意,这是散文创作的一般原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朗读这一重要环节,鼓励学生朗读好作品。在朗读中感知和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和道理,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和人文精神的浸染。还要抓住抒情散文的基本特点,读出作品的线索,理清结构,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主旨。因为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处晓其义”。通过朗读品味抒情散文的语言特点,感受艺术风格,读出作品的个性和韵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作者创作的艺术手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鉴赏能力。
朗读可以提高普通话水平。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农村学生偏多,普通话基础普遍比较弱,方言较重,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朗读文学作品,规范每个字、词、句的声、韵、调,轻重格式,儿化、音变等,逐步纠正学生的方音语调,发音方式,音节变化等,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说普通话,体味和掌握普通话的各种语音规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用普通话去朗读他们喜爱的作品,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不断提高标准普通话水平。
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并不需要象播音主持专业那样要求完美地朗读,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而朗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一是教师要注重对朗读的指导,使学生在朗读时能够读准字音和句读。首先要在平时注重监督学生讲普通话,同学之间互相督促说普通话,这样有利于训练朗读的语感。其次,要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给学生讲授必要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使学生在读准字音和句读的基础上,根据文章表达的情感能够读得抑扬顿挫,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仅要注重读学习的课文,还要增加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更要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做到熟读成诵。
二是要加强范读教学,给学生做出高标准的示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浓郁的朗读氛围,不断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教师还可以现场播放优秀的朗读录音、视频等,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三是运用多种朗读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朗读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画面进行主题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章的意境,进而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并从中领悟语言的妙用。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还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比如,生涩难瞳的文言文,适合运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方式;戏剧节选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抒情散文运用轻声朗读的方式;情节生动的小说,运用表演朗读的方式等等。
总之,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重朗读教学的分量,养成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并延伸至课外,增加阅读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责任编辑: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