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强化工科特色专业建设

2018-07-25 10:53尚振东何卡曼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建设

尚振东 何卡曼

摘要:为了将工程教育认证和特色专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了二者的发展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特色专业更容易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认证有利于特色专业的形成和加强。工科专业应端正认证态度、吃透认证标准、规范认证行为,结合自身特点,以符合行业人才需求的办学目标为导向,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理念,产学融合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精准改革工程技术人才供给侧,增强工科学生获得感,从而实现以规范的认证行为去趋同、促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工科专业的特色化发展。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6.011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6-0042-04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提出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战略。工程领域的创新主要来源于工程技术人才的创造。工程教育作为工程技术人才的供给侧,其办学水平成为实现国家发展新战略的关键。工程教育认证符合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全过程、全方位地为工科人才培养提供直接的评价准则,可有效约束工程教育行为,持续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确保学生接受规范的工程教育。因此,工程教育认证成为当前高校和其他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科特色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为高校工科专业形成和强化特色专业提供参考。

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

工程教育认证是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组织专家对学校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专业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一定标准的合格性评价过程。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由相关行业协会和该专业教育工作者共同组成。认证制度的核心是认证标准。1992年我国建设部首先在若干大学展开工程教育认证试点,随后在教育部的协调下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一套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截止到2013年,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完成了对全国高校373个专业的认证工作。在各界不断的努力下,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逐渐获得国际认同,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也前所未有地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工程教育认证与特色专业建设

1.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在国内外有较强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性、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它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征,相比其他大学同一专业优势鲜明且有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

特色专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自封的。它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历史中逐渐积淀形成,并能够与时俱进,长期保持办学优势。一所高校的某一专业只有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其毕业生才能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较大的贡献,该专业才能被社会广泛认可为特色专业。

2.工程教育认证促进工科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的教师队伍在对学生进入社会工作时,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行业的发展和解决具体工程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特色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行业需求,进而为行业做出突出贡献,得到社会的赞誉。因此,一个工科专业要想办出特色,首先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符合行業人才需求。工程教育认证的宗旨和目标正是不断提高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该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这主要体现在成立的专业认证协会有行业代表,制定的认证标准等体系吸收了行业的意见和建议,认证过程有行业专业人士参与等。因此,认证能够不断提高工程教育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间的匹配度,有利于特色专业建设。

工程教育认证社会影响大,通过认证本身就意味着高校的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同行业的通行标准,相当于为其专业点签发了教育资格证和质量合格证。这既确定了其在业界的地位,也争取到了在学校招生、学生就业及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先机,有利于形成专业办学优势。

3.工程教育认证巩固强化特色

工程教育认证可促进提高工科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是其基本理念之一。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规定:通过认证的专业如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延续,必须在有效期届满前一年的上半年重新提交认证申请。工程教育认证强调教师、学生和专业利用评估结果提高教学质量,它在促进专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随着行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从而始终保持与行业需求一致。

4.特色专业为通过认证提供支撑

特色专业表现为教育理念先进、有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强大、专业条件优越,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也必然符合行业的需求。一个专业若被认定为特色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有意无意中符合专业认证的要求。因此,专业的特色有利于专业通过认证。

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认证考察主要对象,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工程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发展共12项具体内容。认证标准也对师资队伍做出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特色专业更容易吸引到优秀教师和高质量生源,加之教育理念先进和培养模式优异,因此,特色专业比其他专业更容易满足认证标准。

5.不规范的认证行为有损特色专业建设

工程教育认证可以有力地促进特色专业的形成并巩固特色专业,但是,不规范的认证行为也会损害特色专业建设。由于自身的功利性以及环境的不合理导向,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办学趋同现象,不利于特色专业的建设。

工程教育认证制定了专业教学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相当于工科专业教学的指挥棒。工程教育认证具有训练高校工科专业办学的共同思维和共同观念的特性,由于众多高校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断强化其约束力,导致认证专业沿着相同或者相似的路径发展。因此,工程教育认证也有引导高校发展路径趋同的一面。

高校专业在认证过程中难免会相互交流和借鉴。有些高校简单模仿别人在专业认证中的做法,试图走捷径,甚至出现将通过认证高校的教学文件、表格等拿来,经改头换面后变成自己的教学文件,以应付认证专家组,这样的行为肯定会对特色专业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三、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方法

1.端正认证态度,坚守认证理念

申请认证的高校专业应该端正认证态度,把工程教育认证作为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以认证促发展,在认证过程中形成并加强特色,而不能敷衍应付,试图蒙混过关。在认证过程中应对照标准,积极查找不足,认真整改,绝不盲目照搬、弄虚作假。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工程教育认证的良好结果,又避免认证过程磨去了自身特点损害特色专业建设。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对于其他高校的认证做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其他高校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其然及其所以然,并在认证过程中借鉴其理念、原则上。

在高等工程认证背景下,高校应坚守认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这些反映了当前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先进理念对于工科特色专业建设具有推进作用。

2.吃透认证标准,建立与教学环节的映射关系

针对2016年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长吴岩指出:按照国际实质等效的要求,吃透认证的核心理念和质量标准。工科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应深入研究标准,准确理解标准并在认证过程中不折不扣地落實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既顺利通过认证又强化特色专业建设。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各工科专业进行专业建设时应有一定的目标,并且这些目标在毕业生身上是可以度量的。培养目标,以知识、素质、能力要求的形式得以体现。认证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学校应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认证标准中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一一分解到课程、作业、实验、考试、实习和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建立各个教学环节与认证标准能力要求的映射关系,并要求每位教师都确定自己教学工作的目标指向。

3.产学融合,把握行业新需求

产学融合能够提高高校专业学术和技术水平。同时,在产学融合过程中,高校可以深入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便于有的放矢地培养出行业适用人才。可见,产学融合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好方式,是提高特色专业建设的好做法,也是工程教育认证所倡导的教育模式。

加强行业工程教育参与度,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从新生入学时就有计划地邀请工程界专家参与专业教育,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和实习。鼓励学生到企业创作毕业设计,参与企业项目研究。鼓励工科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兼职、挂职锻炼等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企业一道申请纵向科研课题,鼓励工科教师承接企业提出的横向科研项目。

4.探索人才培养多样化,改革工科人才“供给侧”

工程教育认证的目的并不是要为工科专业提供唯一的模式,而是通过规定基本标准并促进工科专业进行特色建设,鼓励各工科专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多样化探索,从而实现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认证标准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办学历史、办学优势、办学定位等方面的差异,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并为高校的特色化发展留下充分的改革空间。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对照认证标准进行分析解读,开展自评论证,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特色,扬长避短,精准改进,不断提高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工程人才“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学设施、教学经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条件保障。要保证教室资源、实验设备满足工科人才培养需要;经费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各个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引进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的教师;举行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工程竞赛,对学生参加科研、工程设计等活动进行学分认定;规范教学管理与服务,在规划、建设、招生、财务、学术、人事等各方面体现道德感和社会责任。

5.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获得感

相对于以往的院校评估,工程教育认证从注重投入转向产出;从注重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工科学生专业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素质的提高;从注重对院校资源、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的评估,转向把学生学习成果作为重点,关注学生获得的专业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是核心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更新。学校应充分体察学生需要、帮助学生成功、支持学生发展,让学生成为学校各项事务的目标承载体和主要参与者,任何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落到学生的实际所得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6.利用“互联网+教育”,持续不断强化特色

在“互联网+”时代工科专业应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借助网络在线教育,实现特色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广泛采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态,构造网络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

通过对互联网上发布的文章、报告、行业招聘和广告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捕捉行业发展特点,把握行业发展方向,进而修正自身培养方案,适应行业的需求,凝练专业自身的特色。学生利用互联网数据,追踪学习热点,寻找发展方向,适应行业要求,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教师通过互联网数据捕捉行业脉动,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先进教学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语

工程教育认证加强了教育界和工程界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特色专业是一所大学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质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色专业更容易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认证有利于特色专业的形成和加强。

为适应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工科专业应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端正认证态度,以目标为导向,秉持认证理念,规范认证行为,产学融合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工程技术人才的供给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从而实现专业的特色化发展。

[责任编辑:尚欣]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建设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