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两种体位摆放的对照研究

2018-07-25 07:17燕,张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石位腓肠肌外展

林 燕,张 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彻底根治术对延长患者生命时间、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1]。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手术、病理确诊,无腹腔镜手术禁忌症;剔除合并心脑血管严重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6.37±5.55)岁;肿瘤类型:结肠癌65例,直肠癌15例。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术中体位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改良式头低脚高截石体位,手术床旁固定腿架,臀部高于手术床尾部折点,托板托起下肢与腓肠肌保持统一水平。膝关节保持130°弯曲度,双腿外展,角度<45°。腘窝部放置软棉垫,绷带固定,预防压迫腓总神经。按照术者操作习惯适当放低相应侧支腿架。上肢放于床托臀部位自然固定,右上肢自然固定于体侧,左上肢外展90°并固定,头颈适度弯曲,20°为宜。

参考组:传统截石位摆放,头低脚高截石位,气管插管全麻后,托腿板支托大腿部位;托腿板关节端放置于腘窝部位,小腿自然下垂,肩托固定双肩,头部下垂30°。

1.3 观察指标

术前、手术开始后1 h分别记录患者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血流量(Q)、平均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脏指数(CI)指数;观察患者术后下肢麻木肿胀、疼痛、腓肠肌综合征、下肢静脉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双侧α=0.05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前、术中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循环功能

观察组、参考组术前V、Q、CO、CVP、C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观察组各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参考组各指标与术前比较明显波动(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中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循环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中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循环功能比较(±s)

组别 时间 V(cm/s) Q(ml/s) CO(L/min) CVP(cmH2O) CI(L/min.m2)观察组 术前 23.51±3.69 12.69±3.01 4.19±1.30 8.33±2.16 3.02±1.04术后 21.02±4.04 12.17±2.89 5.02±1.32 10.02±3.11 3.68±1.30参考组 术前 22.97±3.70 12.77±2.66 4.18±1.35 8.35±2.25 3.06±1.15术后 13.25±3.18 9.12±1.40 7.89±1.70 13.75±3.65 4.44±1.23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1例下肢静脉血栓,伴麻木、肿胀等表现,3天后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2%;参考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腓肠肌综合征、2例神经损伤,5例患者术后3天症状消失,2例患者仍有肿胀、疼痛等表现,生命体征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为1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手术体位为强迫性体位,既要保证术野充分暴露,方便临床医师操作,又要尽可能减少对患者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便输液管道固定。体位选择不当可制约手术效果,同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截石位为腹腔镜截石位常用体位,然而临床实践表明,该体位存在弊端,本次研究中,参考组术后出现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腓肠肌综合征、2例神经损伤,考虑为体位不当引起。

改良截石位临床实践证明,与传统截石位比较具有显著优势。小腿改为水平位,腘窝动静脉受到的直接压迫减轻,同时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术后1 h后观察组V、Q数值与术前比较未出现明显下降(P<0.05),表明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受影响较小。托腿架避开腘窝部位,且在支腿板上放置软垫,膝关节提高30 cm左右,降低屈髋体位引起的并发症。为减少大腿肌肉牵拉,术中双腿屈髋屈膝外展时,角度控制在45°内,避免由于外展造成的体位不适,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下肢肿胀麻木,且在术后3天后症状消失,表明改良截石位有显著优势。有学者报道,改良截石体位下,回心血量增加,能够显著降低术中循环血量骤减的风险,维持术中患者生命体征[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 h CO、CVP、CI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

总之,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可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减少腓总神经压迫损伤,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显著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石位腓肠肌外展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护理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下肢水平位与单腿截石位对老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探讨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优化阴道入路手术截石位安置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生姜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疲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