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材料现状调查研究

2018-07-24 07:47杨琳媛
读写算 2018年31期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建议现状

杨琳媛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科学领域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究,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进程进行科学探究;而《纲要》也要求我们“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材料;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052-02

数学区的材料使用现状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儿童数理逻辑思维的发展。笔者以观察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数学区材料的更换情况、设计意图、使用方法等现实情况做实地调查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问题提出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相对自由的时间里,自选数学区、语言区、科学区、音乐表演区等区域的内容进行操作,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发展的一种活动。

《指南》中也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学习的内容与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的、感兴趣的、与主题目标相关的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指标作为数学活动区的材料。可见,在数学区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材料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数理逻辑思维。

通过调查,了解一线幼儿园数学区材料的现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现象、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提高幼儿园数学区活动的有效性给出合理的建议。

二、调查研究内容、对象、方法

(一)调查研究内容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材料现状。

(二)调查研究对象

福建省某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大班年段。

(三)调查研究方法

1.观察法

通过实地跟踪观察,了解幼儿园大班各班级的数学区材料投放、更新、使用情况,收集第一手真实、可靠的信息,再对所收集的信息加以整理、分析、总结。

2.访谈法

此次调查访谈主要是为了解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材料与教育目标、幼儿兴趣、使用规则等方面的关系对班级教师进行非正式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笔者通过跟踪观察幼儿园大班年段每周1-2次的区域活动中数学区的基本情况,收集了五周内数学区材料的名称、具体材料以及目标。现分析如下:

(一)材料投放与调整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材料更新有规律,每周数学区的操作材料就会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而有所更新。最新进区的材料放在柜子的最上层,每次投放材料投入6-7份,与每次分区活动时进区的幼儿数量相匹配。

可见,数学区材料更新及时,幼儿通过与材料的进一步互动,达成教学目标,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理知识经验。但每一次材料的更换都是在某次集中教学活动之后,将区域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从未出现在集中教学活动前先投放材料的现象,没能让幼儿主动感知、动手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幼儿主体性的理念。

新进区的材料能放在区域中最显著的位置,这样的摆设能让幼儿第一时间操作新投放的材料,帮助近期重点数学活动目标的实现。此外,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能与进区的幼儿数量相匹配,如规定每次区域活动时,数学区可进6人,则在区域内投放6份材料,同一种材料放在一个大盘子或是框中,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能够人手一份,在操作的过程中建立数概念。

(二)材料设计与选择

幼儿园数学活动或数学区所使用的材料多为教师个人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多使用打印、过塑或结合班级已有的材料进行设计。例如,“找邻居”“分糖果”等数学区活动就是使用打印、过塑的方法制作的材料,通过过塑增长材料的使用周期。再如“分礼物”“辨别球体与非球体”的数学区活动就是借助了班级已有的积塑、雪花片、乒乓球、圆柱体积木等材料供幼儿操作。

教师设计出的材料多能适宜幼儿的发展需要,但总是将集中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再次投放到区域里,让幼儿继续操作。在过程中发现,能力较强的幼儿由于已经操作过此类材料,加之有些材料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幼儿便对此类材料失去了兴趣,或是用较快的速度完成操作后开始频繁更换材料进行操作。

班级数学区所使用的材料来源较为单一,教师主要是自己制作材料,基本没有使用资料室里的成品材料或是与幼儿共同收集、制作材料。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限,所准备的材料较为简单,也使材料的丰富性受到限制。

(三)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

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因此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会提出适当的规则,要求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操作。

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对投放的新材料的操作要求进行简单的口头介绍。然而,由于幼儿有时没有认真听或没有听明白,导致幼儿面对材料不明白如何操作。例如,在“辨别球体与非球体”的实物时,就有幼儿上前询问我装有雪花片、圆片、圆柱体积木等材料的是如何操作的。若能为这类材料增加图谱操作方法,就更好了。

再有,有些材料的使用规则过于复杂,影响幼儿的操作。例如,游戏“分礼物”,教师试图通过此游戏巩固提升幼儿对“2、3的组成与分解”的数理逻辑经验。透明的密封袋上写了数字2、3,并准备了四种材料,分别有小汽车、小闹钟、蛋糕、冰激凌。教师要求幼儿按照袋子上的数字,在袋子里装两种不一样的礼物,但礼物的数量要和袋子上的数字一样。如此复杂的要求,常常让幼儿分不清“两种”与“两个”的概念。幼儿常在标有“3”的袋子里装进三种不一样的礼物或是三个同一种礼物。再有,教师没有为幼儿准备记录单,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幼儿即使懂得了如何“分礼物”,但仍然不清楚“2、3的分解与组成”的含义。

(四)材料的丰富性

幼儿的思维迅速发展,尤其是大班的幼儿喜欢探索新事物。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需要有一定的丰富性,即用多种材料呈现同一概念,使幼儿在与多種材料的接触过程中,得到同一概念的丰富经验。

在实际的数学区活动中,教师只是将这次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或者两种材料投放到区域里,几乎没有增添新材料。由于材料缺乏挑战性,幼儿很快就失去了兴趣。例如,数的分解与组成是幼儿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学习的重要数学概念。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准备多种材料,例如常见的“翻瓶盖”、“摇摇乐”等等,这些材料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对于数学活动区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有长期的意义。

所使用的材料过分单一,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易失去兴趣,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材料一旦简单,幼儿在操作完一种材料后,马上就更换其他材料,若所有的材料都是已经使用过的,就容易出现一次区域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频繁更换材料,无法专心将一个知识点学透,“走马观花”式的使用材料,只能达到娱乐的效果。

(五)材料的层次性

每位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同的幼儿是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各自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投放材料时也应该针对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投放,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区域活动中有所提高、有所突破。

在实际的数学区操作活动中,笔者也发现,教师能在活动中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需要。例如,在学习“二等分”时,教师就为幼儿提供了不同难易程度的图形,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使用“圆形”、“正方形”,能力中等的幼儿可以选择“长方形”、“三角形”,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选择“正方形”、“梯形”,并鼓励幼儿为图形找出不一样的等分方法。

四、关于教学区材料投放的几点策略

根据实践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查询,笔者认为,现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适时投放材料,及时更新调整

教师选择投放材料的时间应更加灵活化,可以尝试在活动前投放材料,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让教师提前发现问题,在集中活动时能够有针对性地進行重点讲解。

材料进区后,教师应根据幼儿操作材料的正确率、兴趣等方面的情况对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是在难度上有所增加,可以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一些提示性的帮助,可以是增加新的材料,让幼儿对新材料产生兴趣,主动操作,获得经验。

(二)多种方式制作、收集材料

教师可试图发动幼儿一起行动,收集各种材料,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成品材料——借用资料室已有的学具让幼儿操作;也可以是半制作材料——结合班级已有的积木、积塑等进行材料制作;也可选择自制材料——使用废弃物品、纸等制作材料。

学期初,教师可根据本学期可能开展的活动,制定出需要幼儿配合收集的材料清单,让幼儿在学期初期都可陆续带来幼儿园,此种做法不必刻意为准备某种材料而花费人力、物力、财力,也能增进家园联系的密切度,促使幼儿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写清规则,规范操作材料

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可以在材料框上用图谱写清使用规则,并在投放当日向幼儿进行口头介绍,让幼儿明白每一份材料的具体操作方法。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规则意识、竞赛意识,因此,教师也可以在提供材料后与幼儿共同商量同一种材料的不同使用规则,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幼儿更加了解使用规则、自觉遵守规则,让活动进行的更顺利。

(四)同类数学概念,多种材料投放

丰富、充足的操作材料一直是区域活动中所推崇的,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提供材料的丰富性将与幼儿的活动质量相联系,教师应围绕教学活动目标提供3至4种材料让幼儿操作,鼓励幼儿操作不同的材料,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然而,丰富的材料并非越多越好,材料过多或过于繁杂会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投放材料时仍需要充分考虑活动目标,有针对性、科学地投放材料,将材料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五)适强扶弱,提供多层材料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同一内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指导幼儿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在个人原本的水平线上有所突破,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数学区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仅仅把握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有效地进行投放与调整。只有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认真观察、深刻反思,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投放数学区材料,帮助幼儿梳理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莲花,陈亚玲.区域活动材料选择丰富性和投放科学性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4-5.

[2]常宏,潘烨.大班数学活动区的材料投放[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9(1):12-14.

[3]黄淑兰.浅谈幼儿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J].中外教育(福建),2000(3):36-37.

[4]高静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于指导[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5):34-35.

[5]王春燕.区域材料的投放应有利于引发与支持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4(10):30-31.

[6]徐敏燕.以适宜操作材料促幼儿均衡发展——数学区材料的投放策略[J].浙江教学研究,2008(4):55-56.

[7]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北京:2012.

[8]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北京:2001.

[9]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划[R].北京:1996.

猜你喜欢
幼儿园大班建议现状
大班幼儿绘画特点的调查分析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晨间锻炼中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三代人的建议
幼儿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