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莉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创新;宽松;民主;和谐;设疑激趣;创设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03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习近平主席曾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认识。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关心、尊重、信任、善待学生,让学生勇于大胆发言、讨论、各抒己见,真正地敢说、敢想、敢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可善意地一笑,轻声地告诉他:“你再想想”,而后稍加点拨启迪,或者请大家讨论该问题,帮助解决;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的表现真好”、“你的回答真精彩”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成功的快乐。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最佳状态,为学生有所创新提供了保证。
二、设疑激趣,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动力
新课的导入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课中联系新旧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实现数学的“再创造”,精心设计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可操作、可探索的情境,激發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问题、惊奇、疑惑或者矛盾。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就得根据教材内容给予一定的刺激。
(二)创设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
数学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通过画邮票、画窗户的操作以及照相机照相等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这样导入就把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
良好的课中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给每位学生成功的机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根据“姐姐比弟弟大4岁”这一条件,怎样用式子表示姐姐岁数及姐姐与弟弟岁数之间的关系?教师问:“同学们说说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是师生关系后追问:“还可以是什么关系?”学生说出是朋友关系、大人与小孩关系等。教师又问一个学生:“你今年多大?”学生答:“我今年12岁。”教师接着说:“我比你大30岁,你知道我今年几岁吗?”学生答出老师今年42岁。师又问:“这位同学1岁时,老师几岁?2岁、3岁、4岁时呢?”最后老师又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再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出这一关系。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发现之乐。
(二)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猜想是鼓励的翅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用圆规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学生情绪高涨,有的说与圆规张开的距离有关系、有的说与圆的直径有关系、有的说与圆的大小有关系……教师抓住机遇,及时提问“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半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开展了交流讨论。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分别发表意见。教师听取各组学生汇报后,将各组学生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一板书,与学生共同分析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最后通过讲述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使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四、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际操作学具这项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符合国家教委颁布“活动课”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也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实践证明,学生实际操作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让学生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用4根小棒围四边形,看看各能围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结果孩子们围来围去,围出的都是一种三角形,却能围出多种形状的四边形。通过操作,孩子们已经发现三角形拉不动,四边形一拉就变形了。这样的教学既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将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乐于敬业,善于创新。通过自己的创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兴趣、创造的愉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