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旭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学习
一、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
新课程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有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每位学生读得准确、流利,有滋有味。有位学生的手高高举着,老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老师显然没有料到会这样,微笑着对这位学生说:“你想读就读吧!”学生没有想到老师会满足他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都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他却面带微笑对这位学生说:“这位学生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是很好,但我想他一定能把这段读好的,你愿意再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
二、教师要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勇于探究
课堂氛围,也称课堂心理氛围,即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积极的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了满意、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反之则课堂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间关系不融洽,学生间关系不友好,学生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从教学的角度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良好课堂氛围对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教师要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学贵有疑”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共同主张,西方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难问题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科学家笛卡尔说:“科学产生于怀疑。”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求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既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又是要求教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如果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而不能,而又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新。教师要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四、拓宽探究式教学方式,整合探究
(一)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去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层探究
探究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发散式思维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探究活动重视的是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因此老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作者提到的那个时代的特征去理解,搜集大量资料后再探讨。
(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寻根究底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探究活动是学生自己认真阅读文本后进行的,这当中应该让学生有自己思考并试着解惑的过程。在预习或初读课文时,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等表层的质疑。因为是初读,这些问题还比较肤浅,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或运用工具就能解决,这时学生所获得的主要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知识和感受,但这些问题比较散乱,教师的梳理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解决问题。研读课文时,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感知程度的逐步加深,他们往往会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写作风格、精妙语句等进行深层的质疑,此时收獲的主要是以理性为核心的思维和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老师应把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及学生个人自学感到困难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在生疑、释疑的矛盾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强了,必然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会带动质疑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深层质疑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教学探究的过程,指导学生体验探究
教师应当破除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时要从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渐发现和不断完善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探究如何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的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乐学。只有学生会学了,才能使学生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关键是能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