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
摘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坚决的任务,面对当前形势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当前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内容、时间段和形式的喜好,提高新媒体宣传的效力、广度和深度,以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技术;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032-02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是党的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健康,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信息交集和斗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复杂。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用方便、实施性强,这些特点使得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交流的主渠道。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青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绝大部分。青年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力奋斗的光荣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有效做好主流思想特别是网络舆论引导,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应用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分析
为了了解掌握大学生应用网络新媒体的实际情况,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关于新媒体使用的主题调研,约400名青年学生参与了该调研。
在对他们平均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调查上,82.2%的人每天使用微信平台的时间在2小时,6小时以上的达到了26.6%,4—6小时的占23.8%,2—4小时的占31.9%。
通过调查,针对新媒体思想引导性,54.1%的人认为内容对思想引导的影响较大,另有35%的人认为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大,还有10.3%的人认为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不大。
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知乎、QQ等多种传播工具,为了精准的抓住青年人的眼球,我们调研了青少年常用的新媒体情况。(如图1所示)
对微信内容的调查显示(如图2所示),有效的新闻和原创信息对粉丝的吸引力最大。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与思考
根据大学生应用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分析,我们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1.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掌握思想引导的主动权。全面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在青年学生活跃的微博、微信、知乎、QQ等社交平台开设官方公众号,多平台、多渠道“挤进”青年人的视野。青年学生的新媒体使用率和新媒体传播意识越来越强,这就包括他们对各种媒介手段的应用能力,还有对于新媒体信息的解读和理解能力,青年学生正是对周围新鲜事物极度敏感的阶段,并且可以快速地接收新事物,融入新媒体环境当中。与时俱进增强互动。针对“90后”青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特点,增加讨论、问答、游戏等多种互动形式,拉近官媒与青年的距离,建立相互信任,甚至可以通过激励手段等措施,提高青少年的积极性和活跃度。
网络是青少年的重要聚集地,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网络就会变成负面情绪的宣泄场所,并且经常会以病毒式传播的形式传递负面的信息。另一方面,網络也是媒体监管的重要对象。青少年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难免对一些事物的评判产生偏差,这会给国外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和传播极端宗教思想提供渗透机会,从而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掌控,立足网络制高点对青年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非常必要。
2.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大学生永远是活泼、新鲜、前卫、有想法的群体。若要跟上他们的想法和脚步,就要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思维活跃、技术过硬的新媒体队伍。首先,要政治过硬。舆论引导的根本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目标是传递某方面的信息。网络舆情斗争经常要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这就要求“小编”的思想坚定、旗帜鲜明、头脑清醒,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知道该说什么、要说什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向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定不移地维护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对于官媒平台来说,内容就是态度和观点,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第二,要善于学习。作为新媒体运营团队,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更新迭代非常迅速,要时刻做好学习的准备,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平台、新玩法。要时刻关注网络热词,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拉近距离,获取信任,成为朋友。第三,要建好、用好网宣员队伍。要建立严密的网宣工作体系,形成“金字塔”形工作梯队,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让网络“好声音”形成强大声势。网宣员不能只当信息的“二传手”,而是要将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信服力,最终被更多的人接受。
三、擅打综合施治“组合拳”,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
网络舆情斗争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意识形态教育主导部门要突破单纯的说教形式,创新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自觉践行。相关部门要联合行动,共同治理和打击互联网不文明和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和谐文明的网络空间。网信部门、安全部门要不断加强信息过滤,建立虚假、不良信息的过滤屏障,为青年学生成才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世界。
要根据新媒体传播规律和青少年身心特点,多方面、多形式、多层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动员多方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多方动员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在各平台之间的有效传播和良性互动。最终目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将主流意识形态那种常人印象中“曲高和寡”的姿态,转变为接地气的通识教育,使得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更加的持久有效、清朗向上。
参考文献:
[1]杨占良.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64(4):132-134.
[2]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146-149.
[3]李岩,曾维纶,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27.
[4]张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探索,2016,(2):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