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

2018-07-24 10:27张林林王旭红龚修端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5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

张林林 王旭红 龚修端

摘要:本文以印刷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印刷色彩学》课程标准为例,在开发和设计过程中,以印刷专业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中高职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以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复制色彩、管理色彩为线索,设计相应的内容模块,使学历与职业能力的内容、标准得以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印刷专业;印刷色彩学;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263-02

广东省从2010年启动中高职衔接发展的试点项目,重点采用“3+2直通车”的中职与高职校际合作模式,即三年中职和两年高职进行衔接。目前,东莞理工学校的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展开中高职衔接合作试点。

一、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现状分析

中高职衔接制的核心是课程标准的衔接。分析比较两校的专业课程标准发现,存在以下几个衔接难题亟待解决。

1.课程标准厘定不清。分析比较东莞理工学校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发现,从中高职课程衔接角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课程目标随意性大,鉴于以往两校各自以就业为导向,自成体系,导致衔接时中职和高职课程目标缺乏深入研究,从而难以据此进行教材编写或授课;二是中高职课程标准缺乏对接,两校在厘定核心专业课程标准时未与对方的相关专业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进行切磋、协商、通盘考虑,导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缺乏沟通整合机制。

2.课程内容重复严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一是科目重复,即所开出的课程重复或雷同——例如两校都开设了《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印后加工工艺》、《印刷色彩学》等核心课程,选用的教材也基本雷同;二是内容重复,在对两校的核心专业课程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课程重复率不下30%,部分由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甚至因此产生了专业课程方面的厌学情绪,而中、高职的教师又不了解这些课程重复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学习浪费,降低了学习效率。

3.课程教材缺乏衔接。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和“脚本”,而印刷专业暂无适用于中高职衔接的教材,两校现有的中职、高职专业教材缺乏衔接意识,在教学内容上也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却体现不出渐进、深化、提高的逻辑关系。

二、印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

课程标准是教学顺序和教学实施路线的核心。以《印刷色彩学》课程为例,其内容分为中职部分的《印刷色彩·色彩基础》和高职部分的《印刷色彩·色彩管理》。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印刷专业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复制色彩、管理色彩为线索,包括颜色如何形成/应用/表示、有何特点/规律/属性、原稿与印刷品颜色的关系、印前处理与印刷品颜色的关系、印刷生产与印刷品颜色的关系、印刷品消色/原色/间色系的辨识与调控、调配印刷专色、测量与评价印刷品颜色、如何管理印刷机/数码打样机/输入设备/显示器的颜色、应用软件如何进行色彩管理等任务,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构建印刷色彩的概念,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重点突出学习颜色的基本理论、感受颜色的混色规律、掌握辨色与配色的基本技能;高职重点突出学习颜色管理和评价的方法及操作要领、学会管理输入输出设备的颜色,掌握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要领,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密切结合专业能力要求,采取一体化教学与现场教学交替的形式,积极开发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媒体与学习机会。教学效果评价的重点是掌握颜色的基本理论、混色规律、掌握色彩管理。

三、印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衔接。中高职课程目标在设计和描述时应特别注意连续性、顺序性。例如,中高職衔接的《印刷色彩学》课程标准中,中职部分《印刷色彩·色彩基础》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光混合和色料混合的规律,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在平版印刷中的应用,了解印刷色彩的规律,学会观察分析颜色和掌握油墨调配要领的方法,掌握印刷色序与印刷色彩之间的关系。高职部分《印刷色彩·色彩管理》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流程,对印刷工艺中涉及的软硬设备,如显示器、印刷机、打样机、各种软件,掌握其色彩管理的设置及色彩控制的方法。

2.课程内容衔接。主要对课程的性质、总课时、知识要点以及课程内容进行描述。中职部分对应一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72课时,知识要点包含:颜色如何形成/应用/表示、有何特点/规律/属性、原稿与印刷品颜色的关系、印前处理与印刷品颜色的关系、印刷生产与印刷品颜色的关系、印刷品消色/原色/间色系的辨识与调控、调配印刷专色等。内容模块分为:(1)颜色的形成、特点和规律;(2)颜色属性、表示;(3)印刷颜色如何形成、有何特点;(4)如何辨识与调控印刷品颜色;(5)如何调配印刷专色。高职部分对应一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必修课程,68课时,知识要点包含:测量与评价印刷品颜色、如何管理印刷机/数码打样机/输入设备/显示器的颜色、应用软件如何进行色彩管理等。内容模块分为:(1)印刷色彩管理须知;(2)如何管理印刷机颜色;(3)如何管理数码打样机颜色;(4)如何管理输入设备颜色;(5)如何管理显示器颜色;(6)应用软件如何进行色彩管理。

3.职业能力衔接。将印刷企业相关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嵌入到教学内容中,使中高职的学生能够获得的相应的职业能力既不重复,又能够衔接得上。新的《印刷色彩学》课程中,中职学生要学会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和复制色彩,高职的学生要学会管理色彩、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4.教学方法衔接。《印刷色彩学》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里面涉及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训操作指导。在课程标准中,中职部分规定理论教学时间占50%,通过讲授法向学生讲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实训教学时间占50%,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完成动手任务;高职部分规定理论教学时间占20%,通过讲授法向学生讲解色彩管理及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基础知识,实训教学时间占80%,通过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校正,做色彩管理。

5.教学评价建议。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综合运用各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的养成过程。采用纸笔测试和项目实践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总结性教学评价。

本课程实施综合考评,注重考核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同时注重学习态度和最终成绩的关联,以全面综合地评定学生的能力。(1)平时技能考核:布置课堂作业以及拓展实训项目,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技能训练,小项目及活动的技能,均以个人为考核单位,在平时考核和记录。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及项目技能完成情况。占总成绩20%。(2)阶段考核:复杂的大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任务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根据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要求小组成员分别给出自评(25%),组内互评(25%),同时教师对任务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给出评价(50%)作为每位成员的共同分数。占总成绩20%。(3)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在学生期中和期末课程学习结束后,统一参加笔试考试。期中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40%。

参考文献:

[1]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52.

[2]李海东,杜怡萍.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和课程标准研制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6,(Z4):30-32.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