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巧云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作文评改;自评;互评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6—0044—01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评改都是教师一人包办的,教师受苦受累,却效果不佳,这是因为在作文评价方面多年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评价标准,它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关注应试模式下的总体要求,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注重作文的最终结果,忽视学生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评价方法单一,以分数替代评价;作文形式主要是书面作文,忽视对实践和探究能力的考察;评价内容不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何打破这套标准,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在进行学生作文评改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自评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作文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作为作文评价对象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不仅有助于评价对象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而且有利于消除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对立情绪,使评价结论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当代教育评价中,自我评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自我评价一般没有一个客观的统一标准,其主观性比较强,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估计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因此,開展自我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
二、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能培养他们认真欣赏别人文章的好习惯。当然,在互动中要注意淡化作文卷面得分和等级,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强调品评和反思,其操作程序如下:1.正视差异、动态分层。学生在认识水平、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发展潜力、个性和特长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作文评改实施时,要正视这些差异,教师接手一个班时,首先要做好学生写作水平的调查、摸底、测试。再根据所掌握的材料,以写作水平相近为原则,合理地动态分层,比如班级有40名学生,可能按作文水平与能力差异分成A、B、C、D四层,每层又可以根据情况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组学生的评改活动。分层分组办法不宜挑明,且分层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是动态变化的。2.示范评改、分层要求。作文评改实施前,教师首先要对全体学生实行岗前培训,可选一两篇典型文章进行示范评改,结合实例传授评改基础知识,如,一篇文章该从哪些方面评改,一般包括以下几点。a.题目与内容是否对称。b.语言运用特点:如遣辞造句是否恰当,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形象等。c.思想内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倾向、感情,想让人知道什么,明白什么等。d.文章结构:开头、正文、结尾,以及照应与过渡,正文采用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等。通过这样的培训,学生掌握了评改基本原则。另外教师每节作文评改课,都要根据评改内容的不同,制订相应的评改标准,对不同层次小组采用不同层次的标准。3.生生合作、师生对话。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认真品读,并作简要的背景介绍或思想内容介绍以及评价,然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对其习作发表看法,提出意见,评改组组长记下评议结果。这样使学生相互之间能取长补短,对习作者有益,对其他评改者也有好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引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到各层次小组中,及时地给学生评改工作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三、教师全面评价
1. 在众多评价主体中,教师的评价起主导作用。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不是威严的法官和严肃的法警,教师应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点拨者。如果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民主平等的气氛,没有良好的互动关系,那么,教师评价的结果往往受到学生的抵制和排斥,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也就不可能发挥激励、调节等评价功能。2.多给学生一些赏识评价。在引导学生相互评改时,要以赏识肯定为主,寻找作文中的优点。3.多给学生一些情感评价。在作文评改中,侧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话谈心,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多写一些鼓励性、希望性的“悄悄话”,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个性化作文评改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552)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