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荣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质控科,青海 西宁 810012)
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现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治疗,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一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CI术治疗,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研究组男51例(占56.7%)、女39例(占43.3%),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6.4±6.1)岁;对照组男49例(占54.4%)、女41例(占45.6%),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7.8±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研究组患者在PCI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在PCI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如下: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养病环境,每日定时打扫病房及对病房通风消毒,还可根据患者的喜好在病房内摆放一些鲜花等装饰物,以改善患者的心情;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倾诉,从而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察觉患者的负面情绪,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展开全面深入的健康教育,耐心、详细地给患者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和术后恢复措施,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并且既要一对一给予患者指导,也要定时组织健康知识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加,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落实;④体征监测:术中和术后护理人员都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体温、心跳、心率、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等,从而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⑤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类药物,个别药物要在使用前先做药敏试验,并且要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成分、作用、适应症等,同时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不良情况要及时令患者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处理;⑥运动指导:在患者康复期,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有效的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督促患者有序、有度、有恒地进行运动锻炼。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表(x±s,分)
研究组患者中共有19例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1%;对照组患者中共有47例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2%;研究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表[n(%)]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该病的临床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因此被列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常规护理干预往往流于表面,且不具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它重在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呵护与保护,从多角度预防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重要举措。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平均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心理,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