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摘 要:近几年在中国兴起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把公共艺术在乡村空间上的拓展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则从乡村文明方面,满足了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公共艺术介入乡村不仅加强了农村文化的建设,更有助于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
关键词:公共艺术;乡村公共空间;介入
公共艺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随着西方艺术一同被引进并且不断被模仿,但是公共艺术的实践大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虽然偏远的地区随处可见公共艺术的作品,但是公共艺术在乡村还没有被广泛地推广和尝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占比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在乡村拓展公共艺术更有助于体现公共艺术的价值,公共艺术也有助于乡村空间的建设。
1 乡村发展建设的反思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乡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也是乡村信息传播和传递的载体。在建设乡村时,应重点考虑公共空间对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公共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将公共艺术引入乡村建设,能提升公共环境人文品质,为乡村的空间发展奠定基础。利用艺术改造乡村的空间环境,艺术展览和艺术节庆不仅使公共环境得到了装饰、美化,而且丰富了乡村的公共生活。将公共艺术引入乡村的同时,现代化的思想和气息也将影响中国农民。
公共行为艺术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引进公共艺术有利于乡村与外界环境的交流。近十年来,艺术作为一种较新的乡村建设手段,以其在造物设计、力量整合和文化保护传播等方面的特点在当代乡建中别具一格。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在各地兴起,通过艺术的介入,传统的生活方式焕发了新的魅力,不仅保留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促使村民的文化观念与时俱进。
2 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意义
有利于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可持续发展。公共艺术介入农村不仅保留了乡村文化的特殊价值,在另一层面上也有利于乡村的信息交流,使乡村更加开放。艺术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艺术介入乡村也使乡村扩大了影响力,从而引起外界的关注,使得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强,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乡村现有的发展状态。目前村庄的发展呈现均衡、均质的状态,这种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传统文化的缺失。公共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点,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打破这种均衡的状态,使乡村保持动态的可持续发展。
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公共建设的积极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乡土意识越来越淡薄,传统意识的逐步消失不利于乡村的自组自建。公共艺术的介入改善了人们的公共环境,使社区得到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能够积极地参与乡村的公共空间建设。
3 结合地方特点,阐述建设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
3.1 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
每个地方都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技艺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是地方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理念。在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的乡村文化及传统工艺,利用当地的乡村资源,带动乡村进入现代化信息共享空间。在艺术介入农村,推动公共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的特点。
3.2 坚持创新思维,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创新思维,使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得以传承和发扬。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中国国家闭幕压轴的展览是什么呢?在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展览中,展出的是中國一个深藏在山中的小乡镇,位于浙江的筏头乡。筏头乡将中国乡村的发展和新乡村的地方精神展示在世界舞台上,筏头村依靠当地传统的竹编手工艺,将时尚审美融入竹制品中,使当地竹制品成为人们愿意消费的时尚品。通过艺术的介入,传统的生活方式焕发了新的魅力。借助创新思维,创造公共艺术作品,增添乡村的活力,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村庄开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艺术介入乡村的过程当中,借助公共艺术的传播性带动乡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增强村庄的开放。通过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的加强,使乡村扩大影响力,从而得到关注。通过公共艺术的介入,乡村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4 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建设中,通过公共空间建设增强村民的主体意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筏头村利用当地村民传统的竹编手工艺品展现当地的特色,同时也寄托了他们的乡土情怀,调动了他们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3.5 重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设
在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设施,保护现有的乡土资源,通过公共艺术的介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文化建设,发挥公共艺术在文化方面的作用,使村民的精神文化层次得以提升。
总之,公共艺术对乡村公共空间建设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乡村公共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的特色,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艺术的创造性。只有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双管齐下,才能使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发挥最大的效能,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灿,金岩.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中的设计表达[J].设计,2017(21):62-63.
[2] 卢健松,刘雅平,魏春雨.当代公共艺术与乡村人居环境的自组织发展[J].中外建筑,2012(1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