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格兰
摘 要:艺术类的本科英语教学,是当前许多高校英语教师倍感头疼的一件事情。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设备陈旧,師生互动困难,令不少学校的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陷入边缘化的境地。笔者结合多年以来的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实践,尝试解读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肤浅对策,以期为大学英语,特别是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解困提供点滴启示。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专业性;大学英语教学
一、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底子薄弱,专业特征显著
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英语这科是相当薄弱的。这点与他们的专业要求较高有一定关系。笔者任教的17级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学生,通过询问发现95%的学生是没有经过高考英语的,词汇量少,有的甚至没有达到高职英语课程对新生的要求——起点认知英语单词至少掌握1000 个。他们中有的是专业足球运动员,有的是省队游泳健将,有的则是篮球排球高手。他们从进入中学起就跟着教练训练,时间长,强度大,专业要求高,几乎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其他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当然,日积月累的训练练就了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强健体魄,但同时也落下了英语等文化课程水准差的短板。
(二)学生自学能力欠佳,厌学情绪严重
正是由于学生底子差,词汇量少,听说能力弱,才导致艺术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课前没有预习课文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上他们只能是在课堂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陷入被动并逐渐失去信心。再加上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课务多,要求高,行为散漫、追求思想自由,不愿受制度约束(张 平,2016),这就更加导致学生产生“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心理。
(三)教学设备陈旧,教材选择不当
相比专业英语和非艺术类公共英语而言,艺术类英语教学设备方面更为落后。据笔者调查走访的几所高校,很多艺术类英语教学往往还停留在“黑板+粉笔”等“刀耕火种”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学校把教学重心放在专业实训和公共英语队伍建设方面。在教材方面也是“一刀切”,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的艺术类学生沿用同一套教材,缺乏专业的针对性。笔者所任职的学校艺术类学生所选用的教材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应用型大学英语》。任教的班级当中,有不少学生私底下跟我抱怨说教材内容枯燥,学起来索然无味。还有些觉得教材内容偏难,难以跟上老师进度。
(四)教学互动困难,教师热情不足
笔者从事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已有五年,在课堂教学方面发现师生互动非常困难。这其中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学生自身:词汇量少,兴趣低,自学能力差,学习思维方式不一。李新国老师曾指出的“艺术类专业的评价特征也与英语学习不同,艺术往往注重的是创新和美感,语言更加侧重规则和信息互动”(李新国,2006)。因此,艺术类的课堂英语教学确实面临着重重困难。课堂上“低头族”,“瞌睡虫”等屡见不鲜。面对如此场景,教师刚开始还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时间久了教师心理期待与学生的表现发生严重“断层”,便逐渐失去耐心和改造学生的信心。
二、走出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重视学生“专业性”特征,探索灵活的教学模式
艺术类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个性鲜明,同时拥有一技之长。正如李继红所言,“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李继红:2004,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摒弃“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专业,笔者认为有必要摸索出适合专业的不同英语学习路子。比如,动画专业学生天马行空,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观看相关英语动画并制作相关英语动画视频,达到“学英语”和“精专业”一举两得的目的。又如音乐表演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教师应适当教他们一些英文歌曲以及开展英文舞台剧的活动,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加大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类学生本身对英语有抗拒感和排斥感,教师更应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平时注意多与艺术生交流,了解他们的英语学习实际状况与需要,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针对艺术类学生高中英语知识严重匮乏,教师要适当地补充语法知识,打下扎实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基础。当然,语法不是教条,而是要学生在语境中分析具体的交际功能和实际运用,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英语语言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勇于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英语储备能力(张平,2016,12)。
(三)改善单一教学环境,丰富英语的“第二课堂”
教学环境相对单一,教学设备落后陈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方面,本科院校应在合理预算的前提下,加强对艺术类英语教学设备的管理和更新,为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同时,学校可以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放性活动,如英文歌曲活动、英文诗歌朗诵、英语配音大赛等,让学生发挥所长,优化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优势,如建立微信学习群组,创办公众号等,即时分享与英语学习有关的新闻和视频,这样能让学生把闲暇时间利用起来学英语,寓教于乐,打造好英语的“第二课堂”。
(四)选用或自编教材,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艺术类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材选择上,学校应参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选择难度应低于非艺术类的本科英语教材。当然,根据艺术类学生专业设置的不同,学校也可组织教师进行自编教材。教材内容可依据专业适当的进行调整与整合,如服装设计专业的视听说课可以是着装礼仪方面的内容。又如艺术设计系的综合课可以涵盖英语国家艺术类短文的阅读。其宗旨是从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出发,内容适中,设计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另外,从事艺术类教学的英语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和促进专业提升,“也要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 (陈卫芬,黄秋鸯:2014,12),了解和掌握艺术类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产生“共鸣”,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结语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备受学者和教师青睐,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成绩,比如翻转课堂,慕课等的实现。但艺术类的公共英语教学却面临转折阵痛。一方面,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博采众长, 自创一格。另一方面,学校应优化教师队伍,改善和提高教学环境,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与改革。相信,在各方努力下,艺术类的英语教学必定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继红.艺术类大学生专业性特征与外语认同初探[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1):127.
[2]李新国.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尴尬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4):117-118.
[3]张平.艺术类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12:59-60.
[4]陈卫芬,黄秋鸯.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学困境与对策[J].江西教育,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