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就业问题逐渐显现,主要有办学特色不明显、部分学生素质不高、动手能力缺乏、简单套用相同的教学模式等问题,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是影响其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本研究从两份调研报告开篇,寻找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继而深入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难题的有益路径,为进一步改善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一、本次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均为本校在读学生),回收394份,回收率98.5%;同时对25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收到了23家的问卷反馈,回收率92%。
本次调研的学生对象中有217人为男性,占总数的55.08%;有177人为女性,占总数的44.92%。调查对象中有大一学生5名,占样本量的1.27%;大二学生111名,占样本量的28.17%;大三学生278名,占样本量的70.56%。有166名为上海市城镇户籍学生,占样本量的42.13%;48名上海市农村户籍学生,占样本量的12.18%;59名外省市城镇户籍学生,占样本量的14.97%;121名外省市农村户籍学生,占样本量的30.71%。本次调研对象涵盖六个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142名,占样本总量的36.04%;金融专业56名,占14.21%;电子专业56名,占14.21%;艺术专业50名,占12.69%;航空专业44名,占11.17%,通信专业43名,占10.91%;未选专业2名,其他专业1名。
在23份企业调查问卷中,事业单位占4.35%,合资企业占8.70%,外资企业占21.74%,国有企业占30.43%,私企占34.78%。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求职基本情况。对于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只有13.48%的学生认为“很满意”,36.90%的学生认为“满意”,38.42%的学生觉得“一般”,7.89%和3.31%的学生分别选择了“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对于期望就业公司的性质,有38.83%的学生选择了“国营企业”,36.80%选择了“外资企业”,11.68%选择“民营企业”,12.69%选择“自主创业”。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行业前景”,其次是“岗位薪水”,之后依次是“个人喜好”“地理位置”,所占比例分别为40.1%、31.47%、18.53%、9.9%。对于薪酬的期望方面(税后),9.41%的学生选择了“1500元以下”,选择“1500~2500元”的占26.21%,选择“2500~3500元”的占46.31%,选择“3500元以上”的占18.07%。
而在对企业的调查中,17.39%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可提供的待遇为“3500元以上”,34.78%的用人单位选择了“3000~3500元”,36.13%的用人单位选择了“2500~3000元”,8.70%的企业选择了“2000~2500元”,3%的企业選择了“1500~2000元”。在这一点上,学生对就业薪酬方面的期待与企业是比较相符的。调查还发现,有47.07%的学生“可以适应专业与工作不对口”,34.61%选择了“可以克服”,有9.67%、8.65%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无法就业”和“从不关注”。
2.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对于目前就业难问题的判断,高职学生和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大部分学生认为“缺乏技能经验”“就业人数多”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问题。只有部分学生认为是大学生“期望过高”“信息匮乏”和“供求不匹配”。在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69.57%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1.78%的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23.86%的学生选择了“先择业再就业”,17.26%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有7.10%的学生选择“待业”。
3.个人就业态度和能力。(1)求职途径基本与企业招聘途径吻合。在“您会选择通过哪个途径求职(多选)”一栏中,“现场招聘会”“上网求职”“亲友介绍”和“报刊”分别所占的比例为62.44%、39.85%、37.58%和8.88%,另有1.5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企业调查中,有86.96%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到学校专场招聘”,39.13%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参加社会上的人才招聘会”,73.91%选择了“在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发布招聘信息”,52.17%选择了“经人推荐介绍”。在这一方面,学生的求职途径与企业招聘途径基本吻合。(2)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在校期间考过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占46.19%,在校期间做过兼职的学生占36.04%,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占41.88%。对于毕业生的英语水平,43.48%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四级”,26.09%的用人单位选择是“四级+口语”,有30.43%的单位无特别要求。调查发现,在技能方面,用人单位选择最多的是“能熟练掌握与专业有关的操作”,占56.52%,其次是“计算机一级”和“计算机二级”,占17.39%;选择“计算机三级”的占到13.05%;选择“无特别要求”的占到13.04%。通过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为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八成左右的用人单位选择了以上三项。在“贵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成绩的要求”的调查中,86.96%的用人单位选择“成绩优异者优先录用”。可以看出,用人单位以学生的成绩为参考标准,判断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您认为毕业生还需加强哪方面的能力”的调查中,近半数的企业选择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面试时考核内容的调查(多选),69.57%的企业选择了“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56.52%的企业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47.83%的企业分别选择了“仪表举止”和“应变能力”,39.13%分别选择了“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13.04%的用人单位选择了“文字表达能力”,另有8.70%的企业选择了“心理素质”,4.35%的企业选择了“创新能力”。(3)实践机会少。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多选)”一栏中,32.74%的学生选择了“信息量少”,24.62%的学生选择了“就业指导不够”,20.05%的学生选择了“优势难以发挥”,12.69%的学生选择了“对社会缺乏了解”,8.63%的学生选择了“能力不足”,8.38%的学生选择了“方法欠缺”,另有7.3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4.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度不高。在“对现在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吗?”一栏中,“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比例分别为16.75%、27.92%、43.40%、7.87%,还有4.06%的学生选择了“很不满意”。在问及“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时,26.40%的学生选择了“大一”,37.06%的学生选择了“大二”,33.25%的学生选择了“大三”,还有3.2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您认为学校还应提供哪方面的指导(多选)”一栏中,36.80%的学生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26.90%的学生选择了“素质拓展”,40.8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体验”,另有3.5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当调查问及“您对哪种就业指导方式最感兴趣?(多选)”时,34.01%的学生选择了“经验分享”,25.63%的学生选择了“案例分析”,32.74%的学生选择了“集体活动”,8.12%的学生选择了“专题讲座”,6.09%的学生选择了“角色扮演”,7.36%的学生选择了“面对面咨询”。
三、解决对策
1.学生就业能力应与企业要求接轨。在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企业对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最为看重,而学生则认为专业水平和心理素质更加重要。职业教育的导向要与企业需求实现接轨。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工与学之间慢慢走向一体化的交互式过程,所以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本校的师资力量,建立重点龙头专业,并形成一批相互匹配的专业。对学生的职业证书考核要进行规划,不仅是考证内容、类别的规划,还需要时间上的规划,保证学生就业前都能拿到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增强就业面试时的自信心。
2.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本次调研中,有很多学生反映求职中最为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缺少实践经验,对社会缺乏了解以及自身能力不足,這说明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构建各种社会实践平台,增加实践机会和实践课程,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对社会和本行业的了解都有一定的帮助,从而为将来的正式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在校内环境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鼓励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3.改变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状。本次调研发现,毕业生普遍就业期望过高,这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着经济结构转型,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转变,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就业观念有所更新,这样才能与社会就业形势相适应。首先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民营企业和一些“三资”企业,从原来热衷于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单位的思路中跳出来;然后要对自己的专业和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高职院校的学生还要对就业形势作分析,掌握就业技巧,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摆正自己的位置。
4.提升就业指导满意度。本次研究还发现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并不高,选择“很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只占45%左右,这说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首先,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要有清晰的认识,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了解该专业的行业动态、行业招聘情况;其次,指导学生制订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搜索就业信息的主动性;再次,学院应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加以配备和充实;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课程,除了简单的讲授课程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情境模拟、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等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指导的满意度。
作者简介:施云美(1980— ),女,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