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茶志怪》在晚清时期的思想价值

2018-07-22 10:16叶城豪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宁波315212
名作欣赏 2018年29期
关键词:鬼魅苏某现实生活

⊙叶城豪[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2]

一、《醉茶志怪》简介

《醉茶志怪》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李庆辰在借鉴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的基础上发挥自我文学才能所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该书完成于1892年,当时正处于晚清时期,而且当时人们的思想也正受到新旧思想的撞击。该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新旧思想的挣扎正是当时进步青年思想的体现。全书分四卷,该书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轶闻错出其中,多寓劝戒之意。书中可视为小说的虽不足百篇,但其思想内容却相当复杂,故事类型与人物类型亦相当繁多。这些故事多托兴鬼狐,带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起伏跌宕,颇能引人入胜,其中《苏某》《如意》《柳儿》《爱哥》《狐师》《阿菱》等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的佳作。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们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因为其根植于人民的现实生活,所以能够和读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当读者看到《醉茶志怪》中描述的生活百态,无不点头称是,而且这种根植于现实生活的作品能够深入到读者的灵活深处,让读者的心灵得到洗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让人们痛心疾首,但是又无可奈何,而《醉茶志怪》中的很多人也过着悲惨的生活,读者想到除了自己还有人也一样不幸,他们的内心又得到了安慰。虽然《醉茶志怪》根植于现实,但是现实中的不合理和悲惨人民又无可奈何,所以心里仍然得不到解脱。而在《醉茶志怪》中作者借一些鬼魅来帮人们获得解救,这样的结局虽然和现实生活相差太远,但是文中的人物获得解脱也让读者感到莫大的安慰。

二、《醉茶志怪》在晚清时期的思想价值

(一)善恶有报的价值取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取向在《醉茶志怪》一书中占了很大比例,而且也是该书被广为传颂的主要原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带有封建迷信思想,为了让自己的观点站稳脚跟,李庆辰借鬼魅做依托来抒发这种情感。虽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让很多人无可奈何,他们没有办法逃脱现实的残酷,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他们一直在不停地挣扎,直到有一种解释让他们获得心灵的慰藉,而作者做到了这点。

如《孽报》一文中作者虽然不提倡读书人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但是作者又认为纵观历史,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话说有一个姓朱的医生,每天都为病人施药,在他所医治的病人中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胸口生了一个大疮。说来奇怪,朱医生怎么都医治不好这个疮,而且疮口浓流不止,从男子的胸口一直往里烂,几乎要把这男子的背部烂穿。朱医生束手无策,但想到该男子家道殷实,所以骗该男子说他的这个病必须用多而大的珍珠做药引子才能医治。这男子为求活命果真拿出数十大颗珍珠让朱医生选用,朱医生拿了珍珠为这男子敷完药后离开了。这时也有一个前来就医的男子对朱医生说,你明明知道那个男子的病治不好为什么还要医治?朱医生甚是奇怪,问前来就医的男子是否知道那个男子患了什么病。前来就医的男子说并不知道那个男子患了什么病,但是他说给那个男子算了一卦,知道他难逃此劫。原来前来就医的男子和那个男子在多年前都是当兵的,当时军队缺军粮,他们就到楚地抢劫。前来就医的男子只是抢钱财,而那个男子却杀人掠财。一天他们看到祖孙三人行走于路上,也是衣衫褴褛,饥肠辘辘,那男子索要了二十银子后离去。离开后那男子觉得蹊跷,他见那老人家棉衣厚实,觉得应该藏有东西在其中。所以他又折了回去强行脱了老人的棉衣,在打斗中导致老人和他的孙子、孙女都无辜丢了性命。在脱老人棉衣之时那个男子拿刀刺入老人胸口直至戳穿背部,而且连脏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个男子从老人棉衣中发现了珍珠和金叶子。后来那男子回到老家一夜暴富,今日看到那个男子胸口所生的大疮和当年老人被刺刀口的形状相似,想必是老人前来报复吧,所以他的病根本治不好。果然没过多久那个男子死了,而且紧接着他家也是祸事连连,最后家破人亡。这是恶有恶报的结果。

虽然在晚清时期的读书人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他们多数人不再相信因果报应,但是现实生活中他们又看到了朝廷的腐败,老百姓民不聊生。他们内心痛恨那些无恶不作的坏人,但是他们又没有办法对那些欺压百姓的人进行惩戒。所以为了寻求心里的安慰,他们只能寄托于因果报应,希望真的出现恶有恶报的结果。这是对现实无奈的无力反抗。

(二)有无神明的内心挣扎李庆辰的内心和当时读书人的内心是一样的。他们明知道没有神明,而且也没有什么因果报应。但是现实的黑暗和他们的无能为力又让他们内心彷徨,而且通过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他们有时又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在李庆辰的《醉茶志怪》的文章中有的相信鬼魅存在,而有的又否定鬼魅之说。

《醉茶志怪》大部分还是相信鬼怪的存在的,但是小说中的妖狐鬼怪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或者嗜杀而对人类进行报复的。如“斩蛇将”中的武弁有个姓赵的人特别讨厌蛇,只要他看到必然会把蛇给杀了。所以邻里都称他为“斩蛇将”。有一天他又看到一条有屋樑那么大的蛇,但是他并不怕,居然把那条大蛇也杀了。到了晚上他做梦好像身边有类似于蛇的东西在游动,而且浑身冰凉。等他从噩梦中醒来时,果真看见一条没有头的大蛇盘旋在他旁边,而且从颈部喷出大量鲜血,他吓得嗷嗷直叫。他母亲听到叫声进他屋一看也吓得半死。可是不一会那儿蛇又消失了,“斩蛇将”才把白天的所为告诉给他的母亲。他的母亲知道他触怒了大蛇,大蛇是来复仇的。为了消灾解难他的母亲为他请了一个巫师作法,巫师以大蛇的口吻说它并没有害人,为什么“斩蛇将”要将它置于死地,对于“斩蛇将”的所为,它是不会原谅他的,没过不多久“斩蛇将”果真毙命。这可以说是因果报应,也可以看成是由于人类的蒙昧无知而与自然界为敌,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在《醉茶志怪》之中还有挺多类似于这种相信鬼魅存在的小说,作者都是借助于鬼狐来惩戒那些恶人,几千年来人们都是秉承这种善恶有报的思想,即使是坏人暂时没有受到惩罚那是因为时间还没有到,只要时间一到任何人都逃不过神明的惩罚。这也让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能够获得心里的安慰,也是读者喜欢这部不朽之作的重要原因。虽然有些现象没有办法解释,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遇到过什么鬼魅之类的。作为学富五车的大学者——李庆辰当然也明白。在现实中要想借鬼魅来让自己获得解脱是不可能的。都说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口”,的确如此,作者是生活在现实之中,他的思想会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所以他的文章也会有现实生活的描绘,而且作者又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多少有些不信鬼魅的存在。所以在书中也有一些不信神明的小说存在。当然这不能算是矛盾,毕竟作者和读者一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他们的内心都是痛苦的,都在不停地挣扎,最后还是找不到出路,如果在文章中找不到出路,那作品就没有了价值。所以在《醉茶志怪》既有神明的存在又有理性地分析,这也这部作品最值得研究的,也是对晚清思想影响最大的一点。

(三)自由婚姻的追求《醉茶志怪》最值得研究的就是在文中对自由婚姻的追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封建社会中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包办,让多少儿女成为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在中国广为传颂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等都是婚姻制度下所产生的悲剧。在《醉茶志怪》中有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对和对自由婚姻的追求。作者毕竟接受的是儒学思想的人,在思想里还是将“礼”与“情”相结合,在强调秩序、规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情感的合理性。清朝的统治者则实行文化专制,独尊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维护其统治。李庆辰不再一味地遵循和固守程朱理学规范的道德纲常,而是觉察到了情与理之间的矛盾,并开始理性地思考虚伪的道德教条。当情与理发生矛盾时,作者更加注重的是对情的宽容和理解。情是人性中最基本的要求,如《苏某》中的晋人苏某与狐妖情投意合,但是他们的结合是违背天理的,最后苏某病入膏肓。后来有人告诉苏某说他病是被狐妖所害。苏某对狐妖虽有感情,但是又害怕狐妖害他性命,所以在狐妖没有来之前请了两个人陪伴他。狐妖一心想救苏某,所以她决定拿出自己的仙丹来救苏某,那知道由于苏某的不信任,在狐妖与苏某请来的两个人的打斗中,其中一人抢得仙丹而自食,结果苏某失去了获救的机会,而那个抢了仙丹的人却年到八十岁还如年轻人般鹤发童颜,并且还与众多女子同房。

可见,狐妖对人类的感情也是真的,连狐妖都能有感情,更何况人呢?所以在《醉茶志怪》有婚姻自由的追求。

猜你喜欢
鬼魅苏某现实生活
汽车撞路人,“大雾”是免责原因吗
画鬼魅易
魅影丛生
“鬼魅”颜歌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
严某是否应承担孩子的抚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