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永恒月光照耀下痴迷的歌者
——李尚朝《月上中天》和《春江花月夜》对比赏析

2018-07-22 10:16黄根生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07
名作欣赏 2018年29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歌者月光

⊙黄根生[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07]

李尚朝是20世纪末在中国诗坛悄然崛起的一位中青年诗人代表,著作颇丰,已出版了《风原色》 《李尚朝诗选》等诗集多部。《月上中天》是诗人李尚朝创作的《天地之间(组诗)》八首中的第一篇,也是2009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选用的他的一篇代表作品,足见其分量之重。《月上中天》一诗以其成功塑造的“月亮”和“歌者”两个中心意象,勾勒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性,表达胸怀天下社会的家国情怀,显示出了一种独特深远的开阔意境和现实关怀的忧患意旨,堪称当代诗歌的杰作,堪与古代同类作品《春江花月夜》媲美。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有着“孤篇压全唐”的美誉,足见其具有极高的艺术趣味和审美价值。该诗以“月”为主体,以“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贯穿一气,创造了一个宁静幽美、深沉寥廓、迷离邈远的诗意境界,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从初唐的《春江花月夜》到当下随改革开放盛世而来的《月上中天》,这千年间,咏月歌月的诗歌已经多得数不胜数,但是,能够推陈出新《春江花月夜》的意象及主旨,古诗词中已经鲜有作品能出其右,至于现当代诗歌,则更是难得一见。

我不敢说李尚朝的《月上中天》已俨然超越前者,但是我敢肯定,同样以“月”为主要意象歌咏自然、社会、人生的诗歌,《月上中天》确实有古人古诗难以企及的主题意旨和理想高度。

下面我将从四方面分析《月上中天》的独特之处及时代意旨,这些堪称神来之笔的表达和抒写,吟咏之余,曾一遍一遍回荡于我的心胸,使我不得不握起笔来阐述一下我的想法。

一、月亮、歌者形象如影随形,表达理想主义的光辉和知识分子的痴迷守护与责任担当

《月上中天》 共分八节,每节长短内容不一。但是通观全诗,则以成功塑造了两个贯穿首尾的中心意象—— 一是“月亮”,二是“我”——最为突出鲜明。这两个意象,除了外在摇曳多变、千姿百态外、内涵更是丰富充实、意味隽永。

诗的开篇第一节即点题,引出两个活动主角——“月亮”和“我”:

子夜前纯金的灯盏渐渐熄灭/我在火焰烛照不到的地方/仰望中天,仰望圣洁的夜晚/月亮,静谧与安宁已越过山岗

然后“月亮”和“我”逐节出现,如第三节“月光,博大的清辉里无法藏匿音乐的种子/只有我无声地歌唱/乘坐满天羽毛,四处激荡”。“月亮”虽然有着“博大的清辉”,但是却“无法藏匿音乐的种子”,因此,需要“我”来“无声地歌唱”,需要“我”来欣赏与赞美(如第六节“月光月光,满天的真诚覆盖大地/……/让我心旌摇荡”)。也许也正是“月亮”和“我”的相互补充,使“我”和“月亮”如影随形,始终贯穿首尾。

在诗中,作者用了一系列唯美的词汇来描写月亮:“圣洁”“博大”“真理”“真诚”“光明”“理想”等。在作者眼中,月亮代表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充满真理和神的暗示,毫无差别地照亮着社会的光明与阴暗之处,是人类对最高理想的追求。

月亮(或月光),是古今文人惯用的优美意象,在李尚朝的诗里,拿来隐喻和象征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辉,这跟灯红酒绿下的大城市的灯光或人造光明有着明显的不同和优势:一是来自无穷无尽的宇宙,她的光明是永恒不灭的,只要天气尚好,她就会如约而至;二是月光与人类也是不同的,人类有好恶标准,“人的尺度”不同,看社会、人生观都会明显不同,而月光则无论贫富贵贱,都能给人光明与温暖,是一种无差别的爱,是人类共享的财富。

至于月光下的歌者,则是一个有道德情怀、有责任和担当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化身,是作者极力塑造的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典型,是脱去俗袍和虚伪面孔的,与月光共舞、温情歌唱、沉醉其中、多愁善感的千千万万个赤子中的“我”。例如诗中对“我”的描述:

我的歌唱是臣民对圣主的赞礼/是情人对爱情的张望

我的歌唱是人类最平静的呼吸/秋天的伤口里,慈祥的乳汁不住地流溢

我看见圣人手捧笑容,满眼慈祥/站在河流的源头/将粮食赠给农人/将书籍还给智者/将箭袋赠给雏鹰和乳狼/猎人的枪口,神圣苍凉/娴淑的新娘撩动帷帐/戒指的光芒摇响风铃/白色裙裾停在幸福的中央

……

在全诗看来,“我”的形象和“月亮”的形象一样,贯穿首尾,有月亮的地方就有“我”存在,有“我”的地方就有月亮相随,“我”就是“月亮”下面最动人和最执着的歌者。例如在诗开篇处:“我在火焰烛照不到的地方/仰望中天,仰望圣洁的夜晚/月亮,静谧与安宁已越过山岗”;例如诗歌中转处:“月光,在人类的触点上/抹去了所有悲剧的屏障/现在,我和众多熟睡的人们/倾听你红尘之外的祝福”;例如诗的高潮处:“这是午夜的河流,北风吹过/九月菊四处飘香/我看见圣人手捧笑容,满眼慈祥/站在河流的源头”“月光月光,满天的真诚覆盖大地/久别的马匹,已返回无尘的大道/在更远的山上/众鸟都避开了灾难和死亡”“让我心旌摇荡/仿佛美酒浸润我干渴的肺腑/仿佛雨水滋生着初生的灵长”;例如诗的结尾处:“月光忘情地走动”“我听着童年的儿歌”“月光扑打着翅膀”“我才幡然彻悟”。

总之,“月亮”(或“月光”)与“我”,俨然水乳交融,谁也没有离开彼此,如果说“月亮”是理想的化身,那么“我”就是一个痴迷的歌者。

二、想象奇特,层层设喻,艺术技巧自由纯熟

在艺术特征上,《月上中天》也是李尚朝诗歌中想象奇特、层层设喻、艺术技巧自由纯熟的代表作品之一。例如在“月光”的描写上,“月光”本身已作为理想主义光辉的象征,这已经是第一层设喻了,如果再用更别致新奇的比喻继续刻画描摹,那就变成层层设喻了。

例如以下句子:

只有月光/像真理与神谕,扑面而来

乘坐满天羽毛,四处激荡

现在,我和众多熟睡的人们/倾听你红尘之外的祝福

你亘古的流水/使我们忘却伤痛,虚伪的面孔一一消逝

这是午夜的河流,北风吹过/九月菊四处飘香

月光月光,满天的真诚覆盖大地

月光扑打着翅膀

……

在诗中,作者把月光比作“真理与神谕”“满天羽毛”“扑打着”的“翅膀”,把月光的光照比作“红尘之外的祝福”“覆盖大地”的“满天”“真诚”,把月亮的清辉比作“亘古的流水”“午夜的河流”,这样繁复和奇特的比喻,不是天才的脑洞大开,实在难以想象。

三、塑造理想社会模型及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殷勤关切

作者还借助月光下的歌者“我”,寄予了两种超越于一般人的理想和关切:一是塑造理想社会模型,二是关切世俗平凡人的生活。

一方面诗歌极尽笔墨对理想社会、理想人性进行赞美和讴歌,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冀和期盼,例如在诗歌结尾,“我”幡然彻悟:“只有月光/是最高的理想/真正的人类/没有忧伤”。“最高的理想”“真正的人类”正是人类社会“理想国”的表征:月光普照大地,天下太平,人类丰衣足食,没有忧伤。

另一方面则是对现实社会、人类生活的殷切关怀,以及对社会各生活群体和谐相处的深情寄望。在诗的主体部分即第四至六节——

第四节(节选):“是的,我的歌唱是臣民对圣主的赞礼/是情人对爱情的张望/……/秋天的伤口里,慈祥的乳汁不住地流溢/月光,在人类的触点上/抹去了所有悲剧的屏障/……/你亘古的流水/使我们忘却伤痛,虚伪的面孔一一消逝”

第五节(节选):“这是午夜的河流,北风吹过/……/将粮食赠给农人/将书籍还给智者/将箭袋赠给雏鹰和乳狼/猎人的枪口,神圣苍凉/娴淑 的新娘撩动帷帐”

以及第六节(节选):“月光月光,满天的真诚覆盖大地/久别的马匹,已返回无尘的大道/……/众鸟都避开了灾难和死亡/……/仿佛美酒浸润我干渴的肺腑/仿佛雨水滋生着初生的灵长”。

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情人的相思和对爱情的渴望(如“情人对爱情的张望”),也可以看到人们两情相悦、步入婚姻殿堂的美好(“新娘”“戒指”“裙裾”“幸福的中央”等),还可以看到“圣人”“农人”“智者”“猎人”等的各当其位、各得其乐,以及人类大自然的和谐共融(如“雏鹰和乳狼”“马匹”“众鸟”“无尘的大道”等),由此可见作者襟怀广阔,包容天下,对现实生活殷勤关切,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到来充满期盼。

四、“月上中天”的新时代昭示

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曾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这是对历代知识分子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月上中天》 创作于1993年,正是中国恰逢改革开放大发展大进步的历史时期,这便使“月”上“中天”也更耐人寻味了,如果说“月亮”代表的是理想主义的光辉,“中天”代表的则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正蒸蒸日上的中国;而今,“月亮”都已经到了“中天”(天中央)了,中国离繁荣昌盛、大崛起的日子还会远吗?

也正因为月亮有着“博大的清辉”“满天的真诚”,代表着“真理和神谕”“上苍的旨意”,携带者“慈祥的乳汁”“最柔的光明”,如此这般美好,不正是中国真正崛起的有利条件和最大保障吗?从《月上中天》创作发表至今,又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月上中天”的昭示,也就有了更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现实保证。

如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月上中天》不仅是中国新时代到来的启示,也是中华民族真正崛起于世界东方的赞歌。

回看一千多年前出现的《春江花月夜》,其艺术高超,意境深沉、邈远,自当不必说,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春江花月夜》毕竟囿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经历、眼界的不同,在我以上所谈到的《月上中天》的四个方面,其独特意旨、时代内涵,显然不可能一一表现。如果一定要将两者比较,并苛责古人古诗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大致这么认为,《春江花月夜》相比《月上中天》,在以下两方面是其明显短板。一方面在艺术技巧上,《春江花月夜》主要表现为写景写实为主,情景交融,虽然形象繁复绮丽绚烂,但在层层设喻上,则明显新意不足,缺乏李诗笔下的那种自由舒展的各种奇思妙想。另一方面在思想主旨上,《春江花月夜》囿于时代和作者眼界,仍属于古代文人抒发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之作,时代特征并不明显,当然也就没有《月上中天》的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主义光辉和对世界社会和谐发展的忧虑关切。

《月上中天》通过咏月歌月,畅谈理想、社会和人性,寄寓作者理想主义的光辉和对现实改造的殷切期盼,从而达到了媲美古人及名篇《春江花月夜》等同类作品的意境远旨,堪称当代诗歌中的精品力作,确实值得一读。

附:

月上中天

子夜前纯金的灯盏渐渐熄灭

我在火焰烛照不到的地方

仰望中天,仰望圣洁的夜晚

月亮,静谧与安宁已越过山岗

从前的黑暗一一退避,只有月光

像真理与神谕,扑面而来

照彻了暗处的茅屋,檐前的颂歌里

谁能觅取

些许的黯然神伤

月光,博大的清辉里无法藏匿音乐的种子

只有我无声地歌唱

乘坐满天羽毛,四处激荡

是的,我的歌唱是臣民对圣主的赞礼

是情人对爱情的张望

丽人的风姿源源而来,我站在岸边

细水拍击我粗糙的胸膛

是的,我的歌唱是人类最平静的呼吸

秋天的伤口里,慈祥的乳汁不住地流溢

月光,在人类的触点上

抹去了所有悲剧的屏障

现在,我和众多熟睡的人们

倾听你红尘之外的祝福

你亘古的流水

使我们忘却伤痛,虚伪的面孔一一消逝

寂静的屋顶,琴音的粉末随风飘扬

这是午夜的河流,北风吹过

九月菊四处飘香

我看见圣人手捧笑容,满眼慈祥

站在河流的源头

将粮食赠给农人

将书籍还给智者

将箭袋赠给雏鹰和乳狼

猎人的枪口,神圣苍凉

娴淑的新娘撩动帷帐

戒指的光芒摇响风钤

白色裙裾停在幸福的中央

月光月光,满天的真诚覆盖大地

久别的马匹,已返回无尘的大道

在更远的山上

众鸟都避开了灾难和死亡

只有疲惫的歌者

恬静中双目低垂,杰出的容貌

让我心旌摇荡

仿佛美酒浸润我干渴的肺腑

仿佛雨水滋生着初生的灵长

啊……

这该是上苍的旨意

让最柔的光明在大地疯长

我干燥的皮肤被一次次恣意地洞穿

远古的情歌,在花朵中微笑

月光忘情地走动

早已朦胧了山川的迹象

我听着童年的儿歌

纯情的木琴婉转悠扬

月光扑打着翅膀

我才幡然彻悟:只有月光

是最高的理想

真正的人类

没有忧伤

1993年6月12日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歌者月光
《点·月光》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歌者
月光下最透明的心灵
月光花瓣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