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建设幼儿园课程是学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幼儿园创意活动课程,目的是促进幼儿多元素质整合发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以期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创意课程;多元素质;全面发展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打破了传统智能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也影响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人们的智能观、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等都产生了颠覆式变化。尤其是课程建设方面,基于多元智能指导的课程观,强调课程开发的创意性,针对儿童智能发展特点构建适合儿童多元素质整体发展的创意课程。
21世纪培养的是创新人才。创意是民族创新精神的核心,创意本质是挑战与打破传统固有的模式。幼儿由于自身发展特点,天真无邪、不拘一格,在日常生活、游戏与学习中蕴藏着无限的创意和自我创新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创作,言语表达是一种创作,涂鸦也是一种创作,自我创新无处不在。因此,创新意识应从小培养。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幼儿园创意活动,构建创意活动课程,成为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意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儿童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儿童多元素质发展。创意活动课程必须设计有创意性的活动,才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鉴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幼儿园创意活动课程,必须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贯彻多元智能发展理念。
一、课程目标:整合多元智能,促进全面发展
目标是课程的核心,制约着课程的其他要素。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创意活动课程目标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将幼儿多元素质发展整合在一起。多元素质整合发展指素质的全方位可持续和个性化的发展。创意活动课程在整体设计时,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及儿童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五个方面的发展要求与多元智能的各项智能发展要求有机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的素质向多元化、主体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全面和谐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创意活动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幼儿园创意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多元素质整合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意识;第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个性化;第三,能调动多种智能的课程内容是最有价值的课程内容。
二、课程设计:尊重个体发展差异,突出个性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个体都具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观察等8种智能,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一个人的智能结构。对于每一名幼儿来说,因为每个个体智能结构不同,故而存在个体发展差异。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很多幼儿教师将多元智能发展要求融入教学活动设计,但往往因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忽略或遗忘了幼儿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这样的课程设计对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基于多元智能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创意活动课程设计,应根据不同幼儿的智能特点和个体发展差异设计创意活动,使创意活动课程符合儿童多元智能发展要求。课程设计从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入手,创造性选取儿童感兴趣的生活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主题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三、课程内容:多元生活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创意活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是以幼儿为主体,指向幼儿多项智能的整合发展,其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生活性、游戏性和多元综合性。也就是说,在活动中,幼儿所面临的问题情境往往需要多种智能的协同作用才能得以解决。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只能发展单一智能的例证是不存在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创意活动课程必须选取丰富的生活内容,涵盖多种智能发展要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兴趣,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组织开展创意性综合主题活动。
四、课程模式:情境多元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创意活动课程强调教学情境多元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法多样灵活化。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在的地域环境、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情境化的课程模式是创意活动课程的最佳选择。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和智能发展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创设智能化的生活情境。幼儿在多元化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游戏与交往活动,促进多元素质整体发展。“创意地学与教”是创意活动课程的主题。情境多元化的创意活动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是选取适合儿童多项智能发展的生活内容;其二是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其三是儿童在情境中发挥主体创造性,自由发展。
五、课程实施:多样灵活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基于上述观点,在课程实施时,应针对不同智能的发展要求创设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创意活动课程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采取主题网络教育、一日生活化教育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流互动。这种灵活多样的实施手段目的是调动幼儿的不同智能,促进其智能多元整合发展。
创意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包括:第一,导向性原则,即课程目标具有指导性作用,以此设计与实施创意活动课程;第二,互动性原则,即创意活动中注重幼儿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与交流;第三,激励性原则,以激励为主,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第四,探究性原则,即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培养自主探究意识;第五,共生性原则,即创设创意性文化环境与资源,相互共生;第六,拓展性原则,即在创意活动中给幼儿留下生成创意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切忌束缚幼儿的发展。
六、课程评价:多元科学化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进行判断的过程,是科学指导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与方法。课程评价目的是了解课程实施是否能促进幼儿素质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创意活动课程评价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多元化原则,即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多元化;第二,发展性原则,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着眼于幼儿多元素质整合发展;第三,客观性原则,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创意课程主张将评价寓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从自然角度,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境中轻松进行评价。
总之,在幼儿园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如何与之融合渗透,如何进行创新与突破。目前,幼儿园创意活动课程建设系统而复杂,仍有许多未知领域亟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海红.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幼儿园课程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05.
[2]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
[3]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注:本文系2017年度湖北省鄂州职业大学教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17YB28)。
作者简介:程爱华(1970— ),女,湖北鄂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