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 张烨
摘 要: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人才成为时代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于高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来说,其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社会发展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也在尝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并使其具备一定的实效性和推广性。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意义重大。第一,大学生就业能够有效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大幅增长;第二,大学生就业创业有利于新兴产业和企业积累有效资源,激发创新能力,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开发新产品;第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激发经济活力,形成新的消费潜力,为经济平稳增长增添持久动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创新创业培养方向的认识存在误区
理工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只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及基础技能,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重在知识传播,创新创业教学主要来自教师个体自身的体验。这样的模式很难建立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
2.创新创业环境不佳
当今大学生一次性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普遍较低。虽然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公平环境,给予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资金,但并未与社会和企业形成合力。企业往往不想在创新创业项目上花太多钱,社会创新和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3.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风险和困难,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体较弱。另外,高校学生缺乏自信心、责任感和抗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另外,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也与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多数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家长希望学生毕业后有稳定的工作。然而创新创业所面临的不可预见的风险,使得家长对创新创业存在误解,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三、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研究的路径
1.组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从知名企业和创新创业领域引进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导师;另一方面,对导师开展定期业务培训,提高其对学生的综合指导能力。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制订创新创业导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明确导师职责,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形成考核与奖惩机制,保障导师的教学辅导效果。
2.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基地
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基地,尤其是依托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对理工科专业人才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掌握技术和生产工艺,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深入应用领域实践调研,探索传统行业同本专业技术结合的新思路
大学生创新创业,首先要了解传统行业的现状,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市场的走向。要亲身体验和调研,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传统行业融合,从而实现创新。要将行业中未发掘的领域和需求带回学校,同导师交流合作,找到解决方案。
4.积极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参与教师科研,結合专业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时间安排,积极推动师生参加相关竞赛。以赛促学,将平时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实际项目结合起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选拔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任务,增强教与学的相互支撑和督促。
四、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高校应选择合适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高校应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业精神,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还能成为职业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胡春平,刘美平,葛宝山.现阶段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以吉林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77-80.
[2]夏京.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工作现状分析及培育路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5(22):136-137.
[3]冯东东.浅谈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业,2015,28(1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