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数学课堂,从解放孩子们的手开始

2018-07-21 12:14刘冬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操作体验

刘冬雪

摘 要:“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之一。教与学都以“做”作为中心。以“做数学”为特质的数学课堂,基于儿童“发展”“创造”为导向,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教学过程,洞察儿童作为一个生命体发展的内在规律,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认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数学。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如果能够“做”好有效的数学活动,那么数学学习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都能够得以提升。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 操作 实践 体验

一、问题的审视:儿童基本活动经验缺失

1.缺少对儿童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

新课改进行了那么多年,一直倡导我们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要注重合作学习,注意引导孩子探索、交流。可是走进的课堂,不难发现很多课堂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还有的课堂,为了节省时间用老师的演练代替学生的操作;有的知识,只是通过“观课件”来代替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有的数学概念,不是验证、操作、探索中获得,而是要求反复死记硬背。过多关注儿童数学试卷的分数和成绩,缺少对儿童参与体验数学的关注。

2.流失了儿童体验和感悟问题的机会

大家都说中国数学教学是好的,我们的小学数学质量是优的。我也同样承认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不错。可是我们认真剖析,会深刻的发现我们儿童的学习发展并不均衡。中国的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是最不擅长的。在上述的背景下,儿童失去了体验和感悟问题的机会,取代的是反复的演练,所以不难发现很多中国儿童并不喜欢这门学科,觉得枯燥而乏味,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远远不如西方国家的孩子。

二、数学基本活动:数学走近儿童,让智慧在儿童“指尖”上生长

1.利用学具让儿童动起来,让儿童感受数学是“好玩”的

让智慧在儿童的“指尖”上生长,就是让儿童学会自主探索,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接受过程和创造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玩,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

在教学认识图形后,上《七巧板》一课时,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接着,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学具,不引导,也不急于告诉学生“七巧板”的使用方法,只是告诉学生像玩“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地在桌上摆一摆,看看能发现什么,那场面各个都像拼“藏宝图”一样兴奋极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时而一声惊呼,时而手舞足蹈,时而笑声朗朗……不仅有学生能拼出“七巧板”的原形,而且还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图案来。正如皮亚杰认为的“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亲自创造的事务,才能真正理解。”

2.利用数学生活经验的实践活动,让数学从儿童经验中发现

生活经验和教学实践告诉人们,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去理解和发现,并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个“最近发展区”,它比学生现有的思想水平略微超前,如果能在这个区域内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就最容易得到发展,教师要创设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独立思考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给予儿童充分的时间“做数学”

在教学“认识周长”,让学生在身边的物体中,在图形中亲身感受周长。体验什么是周长是这节课的关键,要让每一位学生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学生能够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内化、理解“周长”的概念。要使学生感受“周长”、体验“周长”,光靠看(演示)和听(课件播放周长的概念)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去“做”。如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身边物体或图形的周长,联系裁缝做衣服需要量腰围等生活实际,通过大量操作、实践活动感受周长,体会生活需要“周长”这一概念。学生在“做数学”中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体验。

4.利用积极心理鼓励,让儿童体验“玩数学”的乐趣

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操作、探索,终于解决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他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哪怕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用语言、微笑、手势等积极的方式进行鼓励,让学生尽情的展现自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潜能,用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情绪饱满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计算“19+18=?”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体现估算和算法多样化,我更换了教学素材,降低了计算的难度,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安排学生摆圆片的动手实践活动,在摆的过程中学生汇报了五种计算方法。让已经会计算的孩子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并借助模型清晰地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让不会计算的孩子在拼摆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及时的鼓励,分享,交流,肯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呈现积极、愉悦和谐的气氛。在交流中,每个孩子即是老师又是学生,让枯燥的计算教学生动,有趣。孩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自信活跃。

課程是学生生活时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我们能做到的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带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认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数学。

参考文献

[1]钱守望.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

[2]赖德胜.新世纪的足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

[3]强光峰.让教学更生活[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操作体验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