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几点尝试

2018-07-21 06:36白玲陆继成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叠词壁虎尾巴

白玲 陆继成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读和写是两种语文学习能力,也是两种语文学习活动,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目前,在新课程理念下,“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为了有效运用“读写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写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以及实际能力出发,一方面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另一方面强化语文读写训练,将读和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真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一、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的学生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且运用到写话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关注词句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并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同时要求学生将一些好词佳句以记笔记的形式积累起来,然后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表达和写作实践当中去。

在教学《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课时,鉴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形如“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条条线线”等“AABB”式的叠词。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画出文中这些叠词,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出现的叠词回答:“勾勾画画、涂涂点点、标标记记……”学生一下说出了很多与动笔读书有关的叠词。这种在阅读中关注词语在表达中的形式,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又帮助学生积累了很多结构相同的词语,丰富了写作语言。

再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表达中的作用,我组织学生比较朗读课文中的句子:“就说‘仙桃石吧,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以及“仙桃石就是山顶上一块桃形的石头”这个句子。读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和体会这两句话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使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即把“石头”比喻成了“桃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由来;而去掉相关词语的句子表达得就比较直接、呆板,句子没有美感,更没有黄山的石头奇特的意境。开展比较朗读、仔细品味等活动之后,学生不但体会到了黄山石头的奇特之美,还知道了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把一种事物描述得更生动、更形象。

二、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巧妙仿写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个例子,我们在教学中要凭这一个个例子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并且能够有效地练习阅读和写作。鉴于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都较为类似,以及低年级学生乐于表达、模仿能力强等特点,教学中,我在学生已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在体会文章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同时,结合实际举一反三,巧妙地进行仿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交流中感悟:“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掉后,它向谁借了尾巴?借尾巴的时候,小壁虎都是怎样说的?动物们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并和同桌说一说。”在充分阅读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且畅所欲言地进行互动交流。我抓住这一契机,巧妙引导:在课文中,小壁虎只向小鱼、老黄牛、燕子三种动物借了尾巴,它还会向哪些动物借尾巴呢?动物们又会怎样回答它呢?这一问题刚刚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仿照课文的写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小壁虎向小松鼠、猴子、小狗等动物借尾巴的情形。这种仿写活动使得课堂教学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在仿写中既了解了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和特点,又体验到了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进行表述交流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春雨的颜色》这篇课文时,由于这首散文诗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几遍之后,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有的学生还能把这首散文诗轻松地背诵下来。这时,我鼓励学生以“雨是绿色的。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为例进行仿写。即:“雨是( )色的。( )在( ),( )就( )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仿写出了很多春雨的颜色。如:雨是绿色的。洒在菜园里,青菜就绿了;春雨是黄色的,淋在蒲公英花上,蒲公英花就黄了……学生像一个个小诗人,通过仿写写出了自己眼中春雨的颜色。课堂上,这种仿写活动不但有效地使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能,为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学生立足文本、想象创作

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性思维也很活跃,如果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他们的创作潜能,是可以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让他们依据课文情节,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充分展开想象,给课文“留白”处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读写结合的实效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得了一定的提升。

如在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品读理解,交流感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懂得“坏人做坏事,是不讲道理的”道理之后,着重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狼朝小羊身上扑去,结果会怎样呢?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最后,我让他们把想象的情境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进行续写创作。就这样,一篇篇精彩的“狼和小羊的后傳”在阅读教学之后应运而生,整个语文课堂上充满了创造色彩,气氛十分活跃。

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花生真的被别人摘走了吗,花生到底藏在哪呢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产生了疑惑,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文章没有写完。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鼓励学生把“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续写下去。学生兴趣盎然,并在小组内进行了深入交流,之后一个个鲜活的“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跃然纸上。这种续写活动不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而且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组织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合理地进行想象创作。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作者单位:肇源县民意乡中心校)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叠词壁虎尾巴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的”字叠词招聘会
捉壁虎
让叠词走进句子
壁虎在夜间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