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商业时代的来临

2018-07-20 08:08刘向东
商业文化 2018年23期
关键词:商业绿色企业

文/刘向东 李 密

近年来,有关低碳经济、低碳流通、绿色产业、绿色商业、绿色流通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全球经济政治的重要议题之一,全球经济正在进行一场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升级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谈到,“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全世界正在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 其核心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商业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通过发展与推广绿色商业,对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者科学、合理、健康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绿色商业显得尤为迫切。坚持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战略方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发展绿色商业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绿色商业”的提出及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受到束缚。在那商品极度匮乏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绿色商业无从谈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包括商业服务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绿色商业被提了出来。上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提出的“发展绿色商业”,

开启了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纪元。从1993年开始,我国政府先后开展了绿色食品建设和绿色政府采购,实行了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三绿工程”,以提高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维扩消费者利益;从2000年起,我国商界和有关专家开始了绿色商业、绿色流通的研究,并出版了一些绿色商业专著,对发展我国绿色商业和绿色消费起到了很好地指导和促进作用。

所谓绿色商业,是指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流通环境,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科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传统商业相比,绿色商业是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之中的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绿色监管等。绿色商业要求在商品及销售配套设施等方面,以及在商品的生产到消费全过程中体现绿色发展观;绿色商业在商流和物流方面要实现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流通,倡导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绿色商业还表现在各种商业活动要体现绿色营销,要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探索对商家、厂商、消费者、公共环境都有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商业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生产环节中,商品在原料采购、加工工艺和包装流程中的绿色性。二是在流通环节中,商品在运输、仓储、配送和商品逆向回收、处理流程中的绿色性。三是在营销环节中,商品在推广宣传、促销手段、营销模式、售后服务及商品附属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等流程中的绿色性。四是在消费环节中,社会民众及消费个体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方式的绿色性。五是在监管环节中,政府职能部门对整个商品生产流通过程所施用的产业政策、监管方式、公正效率的绿色性。

绿色商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公益性。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以大规模、高速度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时期。从长远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消费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低碳化、绿色化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商业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还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心重视低碳经济、绿色商业的发展。这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发展环境优劣、关系到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在全世界声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绿色商

业,从短期经济利益来看,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千秋万代的福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暂时损失甚至牺牲局部利益。况且从长远看,发展绿色商业终究会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终究会赢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是系统性。绿色商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商业企业要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绿色商业贯穿于商业企业决策过程和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不仅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环保、健康”的绿色产品,确保商业经营场所与设施无污染,而且在商流和物流上坚持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绿色流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协调发展。

三是可持续发展性。商业企业的经营在充分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争取适当利润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企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及长远发展。

四是和谐性。绿色商业也可称为和谐商业。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包括规模、速度、效益的协调,内部关系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企业与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等。绿色商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观念和营销方式,是建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基础上,本着对消费者生存环境负责,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责进行营销活动,最有效地减少商业行为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最重要的微观基础作用。如果商业行为不符合环保要求,将会引起其他种种社会矛盾。因此可以说,绿色商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企业实施绿色营销,除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外,也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正面效益,与其共赢共兴、同存同荣;同时给消费者带来福祉和健康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推动作用等。

我国绿色商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绿色商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上绿色经济建设仍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的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比较突出。

1、商业发展方式粗放,节能环保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主要通过扩大投资实现外延式发展。在商业流通业中,过度发展大型商业网点,商业设施重复建设, 使商业营业用房空置率不断上升,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土地资源。许多商业企业在经营场所设计、建造、装修过程中不注意节能降耗,不按照环保要求使用装修材料,排放污水、噪音和废气,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压力。

2、商业服务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与上游的生产企业尚不协调,影响了绿色商业的发展。我国现行市场经济环境下由商品的生产、流通、营销和消费环节构成的经济产业链中,普遍存在着整体经济非理性的价值取向和局部利益分割现象,导致了各环节商业主体的经营行为都在以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中心,从而造成了整体经济增长的高产出、高能耗、低效率的后果,远未达到有限资源利用的效用最大化。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绿色商业体系对经济、社会、环境之间整体效益的理性价值思维的合理协调。有些节能、环保、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绿色商品,不是商家所能决定的,如各种电器的节能、商品包装、食品制造、农副产品供应等,都取决于上游环节,其商品是否节能或无污染,商家进货时难以完全把得住关。有些商品特别是食品是按“绿色”标准进的货,并按此标准销售给消费者,但不少是假冒产品。因此、上、中、下游的综合诚信指数和系统的协调功能目前还很薄弱,光靠流通环节是难以做好节能减排、低碳消费和绿色商业工作的。

2、绿色产品开发力度不足,绿色商业服务欠佳。在绿色商业视角下,完整的绿色商业行为包括绿色产品销售和绿色商业服务。与欧美超市琳琅满目的绿色产品相比, 我国消费者可选择的绿色产品单调、种类不全,从而制约商业经营绿色产品的比重增加和扩大。而且,我国绿色商业服务理念尚未建立,商业服务仍存在许多不绿色的地方。一是绿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大多数商业企业营销重点仍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甚至是超越实际的过度消费。忽视向顾客推介绿色消费观念,进行绿色消费行为引导。二是缺乏绿色环保的购物环境。如顾客通道设计不合理,造成人群拥挤,空气混浊;彩灯运用不当,卖场内光线若明若暗,不利于顾客对商品的选择;促销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变成噪音。三是售后服务绿色意识不强。目前,在零售行业中仍存在使用不环保和对人体有危害的包装材料。各类商业企业不重视开展逆向物流,废旧商品和包装材料回收率低,未能发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要渠道的作用。

3、低碳、环保设备设施落后,更新改造资金短缺。我国大中型商业服务业企业的建筑和设备设施大都比较传统,使用年限较长,耗能高,既不节能或节能较弱,又不环保,甚至存在污染。特别是那些年老欠修的商业仓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多,对仓储商品有一定影响。但由于资金短缺,难以进行更新改造。因此,资金问题制约了绿色商业的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84.9%的企业是靠自己投入来解决低碳环保建设资金的。在零售企业营业收入较低、税负较重的情况下,靠企业自身解决低碳环保是很困难的。

4、物流配送环节的污染、保鲜、安全问题存有隐患。主要是运输设施设备老化,具有现代化设备的车辆较少;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不高,运输线路不畅,保鲜食品的运输不能及时到达目的地;货物临时存放地不环保、易污染等。

5、绿色产品价格偏高。绿色消费能力有限绿色商业的发展需要绿色消费的驱动, 愿意支付高价格,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人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20%—30%。而这一比例,在美国高于50%,瑞典为85%。受支付能力和传统观念影响,使得追求价廉物美的广大消费者没能从整体上实现对绿色产品尤其是环保产品的消费,也使得商业企业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得不到足额的补偿和回报,从而导致商业企业失去实施绿色商业的动力和积极性。

6、国内商业企业的绿色、低碳意识和发展绿色商业的措施落后于外资企业。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早在2008年便开始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大中城市开设了多家高效节能店,通过采用LED灯照明等高效节能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提出了“碳揭露计划”,公布6.8 万家供货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与多家供货商试行这项计划。家乐福在我国设立了近200 家门店,已投入2.5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改造,并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面积减排20%的目标。特易购、易初莲花等外资企业也早就开始在多家门店对空调、制冷、照明、电量控制四大系统实施节能措施。而我国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对超市、百货店等零售企业绿色商业设施改造与建设方面大都行动迟缓,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够有力,除由于资金短缺的限制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是重要原因。许多单位的节能减排不能与个人绩效挂钩,影响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一些行业长期形成的高碳形式的工作方式难以改变,如商品过度包装,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洗漱用品的使用等。

7、绿色法律法规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完善实践证明,绿色商业的发展是无法通过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实施的。需要政府制定环保法律,加大环保执法,运用财政税收手段等来支持。然而,目前我国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我国缺少像日本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食品循环资源再循环利用法》、《废弃物处理及清除法》等这些跨行业和跨部门的法律,以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综合治理。绿色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 造成绿色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假冒绿色产品充斥于市,使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信任度低。而且,传统商业向绿色商业改造的成本巨大,包括如绿色装修成本、绿色商业维护成本、逆向物流建设成本等,均构成企业的额外负担。但是,由于政府尚未建立对绿色商业行为实行补贴和激励的制度,以及对生产经营使用有害产品者征收高额环境税费。在对实行绿色经营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不足,对破坏环境、提供不良产品者还缺少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企业自觉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并不一定必然带来市场的竞争优势,反而会增加企业成本,减少当前收益,从而成为企业选择绿色商业行为的障碍。

低碳经济时代促进绿色商业发展的对策

1、转变商业发展方式。树立绿色经营观念商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直接关系商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商业要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并以此推动绿色商业发展。一要提高商业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大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入及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商贸企业的应用,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不断推进流通方式现代化。二要加大对商业流通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力度。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培养各种层次急需的现代商业人才。建立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高素质、复合型的商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要加大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通过信息管理,创造市场机会利润;通过人财物管理,创造集聚利润;通过综合营销手段,创造特色利润;通过勤俭办企业,创造节约利润。四要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努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2、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合理制定绿色价格经营绿色产品是绿色商业的基本特征,这需要生产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绿色产品货源。如果没有绿色产品货源,绿色营销和服务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政府应将绿色产业列入国家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进行扶持,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要激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动机,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商业的响应程度。

3、培育绿色商业文化。推行绿色商业服务,

培育绿色商业文化, 一是增强商业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二是完善企业文化内容。将环保经济实践的内容充实到企业理念体系、制度规范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中去,并有机糅合到日常工作中,实现从生产、采购、配送、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绿色化。三是大力倡导和引导绿色消费。通过持续不断地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商业企业开展绿色商业服务,首先要大力推行绿色采购,建立绿色供应链,提高绿色商品经营比重,并及时向顾客提供绿色信息,传授商品消费知识,使之能正确使用、科学养护商品。其次要营造绿色购物环境。商场装饰装修材料要符合国家标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中;合理配置采光和照明,既要让店内光线柔和、明亮,又能节约用电;尽可能排除噪音音源。再次要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开展零干扰服务、个性化服务、e化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降低顾客购买成本。最后,推行绿色包装和逆向物流。向顾客提供可降解的包装袋,限制一次性包装,禁止过度包装。加强逆向物流工作,做好有问题商品的返修和退换,废旧商品和包装物的回收,使之进入循环利用系统。

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绿色消费能力。绿色消费是绿色商业发展的动力,在影响人们绿色消费的诸因素中,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而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相对较高。由于绿色商品购买能力有限,导致有效的、足够的绿色消费者群体难以形成,绿色商业的发展壮大受阻。所以,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是改变国家、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通过制定落实工薪阶层的加薪计划,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二是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所占的份额。通过提高单位劳动的价格(工资),使劳动收入与企业利润增长保持相辅相成的关系,改变劳动分配比例长期偏低的状况。三是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通过就业保障、民生保障、社会保障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利用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社会分配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逐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增强广大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购买能力。

5、健全绿色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首先,完善现行环境法规,对立法体系中的空白要尽快填补。在立法时,要强调企业的绿色责任,将末端治理为主转变为预防污染为主。进一步完善有关商品包装和塑料袋使用方面的法规, 实现绿色包装。尽快出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避免城市商业设施重复建设和大量商业资源浪费。其次,制定促进绿色商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发展绿色商业流通和节约资源的规划制度、科技支撑和示范制度、绿色消费鼓励制度、产品回收利用制度等。发挥财政手段的作用,建立绿色经营基金,对实行绿色经营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赠款、补贴及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商

业行为。再次,加大环境监督和管理的处罚力度。对违反可持续发展目标,污染环境的企业征收高额资源环保税,对生产经营有害环境的产品征收高额环境税费。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对违法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严加制裁,使其付出高昂的代价,利用倒逼机制推动绿色商业发展。

6、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商业需要较高的成本,没有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单靠企业的自有资金难以较快发展。因此,政府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一些相应地扶持政策。如:对商业服务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进行财政补贴,或提供贴息贷款;对采购低碳、绿色产品的企业进行减税或财政补贴;金融机构对低碳流通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对使用清洁、替代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设施的流通企业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低碳(或‘绿色’)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双赢之路。2016年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追求就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全力打好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攻坚战和持久战,确保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大举措,在这个绿色商业时代,我们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商业绿色企业
绿色低碳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企业
企业
企业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