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张红静, 董双波, 布 凡, 王 旭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石油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2.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第四地质大队,河北 承德 067000;3.中滦煤化有限公司 钒钛事业部,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来,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发展因素和手机APP应用的普及等社会因素影响,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逐步在各类院校中得到广泛发展与认可[1-3]。在高职教育中,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秉承“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能力[2]。针对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4-6],对理论型课程《石油地质基础》与实践型课程《采油技能实训》进行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建设,从资源设计、活动组织、考核依据等三个方面,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的异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建立两种信息化教学模式。
课程资源的应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好的教学资源易得,但合理分配资源、准确使用资源才是课程设计的重点[7,8]。首先资源类型是多元的,可以总结为四大式:文字解释式、图片注解式、视频演示式、网页链接式。好马配好鞍,不同的课程特征需要配对合适的资源形式,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以《石油地质基础》课程与《采油技能实训》为例,《石油地质基础》课程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的必修课,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整合的学科课程,兼有基础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且实用、综合性强、涉及学科领域多的特点,是基础性、综合性课程,是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石。因此,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精选整合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因此,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兼顾基础知识的应用。
《采油技能实训》课程突出“标准化操作”和HSE意识,为后续的毕业实践提供技能和意识两方面的重要支持,完成采油工作岗位的全面储备。课程所遵从的理念是基于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高职学生的特质及学生职业发展,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市场所需的职业能力,生涯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将“以能力为目标,实际工作内容为载体”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
两门课程的特征,可以类比为一文一武,因此资源设计的侧重点必然会有所区别。理论型课程,在课程资源设计中,主要以文字解释式、图片注解式为主(见图1),一门课程结束,纵观课程资源,可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知识体系。在这类资源中,需要着重强调的有效资源就是“思维导图”(见图2)。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对章节知识有一个系统的预习与掌握。通过标注功能,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设计思维导图,既建立了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实践型课程,在课程资源设计中,主要以视频演示式、网页链接式为主。 资源内容以采油和井下作业一线工作岗位典型任务为主,通过任务驱动引领教学、建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教学主体为学生本人(见图3)。因此资源选取更注重实用性。
课堂活动组织是连接课程内容的纽带,也是课程发展的线索。因此完美的活动组织应具备以下素质:及时性、高效性、可控性。及时性是指活动开始的时间节点要与课程内容紧密衔接,达到加深和巩固学习内容的目标,同时还能提升学习兴趣[9,10]。高效性,体现在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平衡,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全部用于组织活动,因此活动内容要精准,要求明确,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达到预期效果[11-14]。可控性是高效性的延续与补充,课程活动结束后,学生的反响和收获层次是不同的,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开展下一步教学部署。
理论型课程,知识体系复杂,知识点多。适用的活动类型有:测试、问卷等,这类活动包含的信息较为全面,可以有效的控制时间,同时能够同步得到测试结果(见图4)。实践型课程,采取学生主体、教师导向,实训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行动过程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通过角色循环,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并在该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适用的活动类型为:小组任务、讨论答疑等(见图5)。通过布置任务、小组分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实践锻炼,完成教学目标。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答疑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活动组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两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均采用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通过对蓝墨云班课教学活动开展的统计(见表1),表明理论型课程与实践型课程在教学活动的选取上都是多样多元化的,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发展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显著的学科特色,理论型课程侧重教学测试活动,实践型课程注重小组任务活动的组织。二者均是根据课程内容与特色,选取了最为合理的教学活动。
表1理论型课程与实践型课程在教学活动组织中的侧重分析
对于课程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课程特征,学习对象多层次多元化等特点,在信息化教学考核中,明确信息化教学应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15-17],考核评价体系必须遵循全面有效、过程化管理等原则,建立信息化课程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见图6)。例如实践型课程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重点培养实践技能,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因此考核评价体系应考虑到职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考核[18-20]。在教师的主导体系中,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率、教学能力三个方面体现,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改进。
通过将理论型课程《石油地质基础》与实践型课程《采油技能实训》,从资源设计、活动组织、考核依据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建立两种信息化教学模式(见表2)。
信息化教学开启了一场课堂变革,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对于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信息化的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表2 两种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