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循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2018-07-19 12:27张文慧郑艳倩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测验实验组评价

张文慧,郑艳倩,陈 红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上海 200025)

随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014年起我校在医学专业全面推广整合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及系统教学。循环系统是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进入三年级后接受的第一个系统的学习,课时数为77学时,包括理论课、实验课、临床见习和PBL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涵盖基础及临床各相关专业,从心血管的正常结构到病理改变,从生理功能到病理生理机制,从临床诊断到药物的作用与应用,教学内容多,学科跨度大,难度高。在循环系统教学开展之初,主要采用期末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价,在评估教学效果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效地进行调整。学生在期末时临时抱佛脚,考前糊涂、考后遗忘,知识构架不完整,严重影响后续系统模块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相较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学习过程中教与学的评价与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1]。有研究发现,形成性评价可显著提高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及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它也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3]。由此,我们在循环系统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并对其在教学中产生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及反思。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选择2014级11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即进行终结性评价;2015级153名学生为实验组,即进行形成性评价。两届学生入学成绩及生源素质等无显著差异,循环系统课时数、教学内容及师资均一致,使用教材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血管系统》[4],教学大纲相同。

2.方法。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实验组所有学生在开学初被告知总评成绩各项分布。学生总评成绩各项组成及权重主要包括课堂练习10%、期中测验20%、PBL 5%、学生自评互评5%和期终考试成绩60%。(2)主讲教师全程跟踪教学,及时了解各单元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与各单元授课教师相互沟通,了解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进行持续性整体评估。(3)增加阶段性测验,包括课堂练习和期中测验,对题目进行解读分析,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4)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评价。(5)在PBL教学中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二、研究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均进行期末闭卷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出题,题型及各专业内容在试卷中的占比基本一致(见表1)。2014级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4.9±9.15),2015级实验组平均成绩为(78.4±9.18),经t-test检验分析两组间呈显著差异(P<0.01)。分析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各分数段分布(见表2),发现2015级实验组中期终考试成绩达80分以上的学生过半,占54.9%,而2014级对照组中该比例仅为28.83%。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呈显著性差异(P<0.001)。

表1 对照组(14级)与实验组(15级)循环系统?期末考试题型及各专业分数分配

表2 对照组(14级)与实验组(15级)循环系统?期末考试成绩分布[n(%)]

三、讨 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Michael Scriven在1967年首次使用“形成性评价”这一术语,提出收集信息来评价课程的有效性,用以指导改进课程[5]。美国心理学家Benjamin Bloom在1968年进一步提出将形成性评价作为改进学生教学过程的工具[6],并在1971年出版的“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估手册”中展示了形成性评估如何与各种内容领域的教学单元联系起来[7]。形成性评价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可更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而学生则能及时发现与学习目标间的差距,调整学习方法。与终结性评价比较,实验组中师生教与学的目标更明确,彼此的交流互动更积极。最终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为我们在循环系统教学中继续运用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真正落实形成性评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加阶段性测验。如针对心肌电生理学难度大,与循环系统内心电图、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等知识点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这部分内容结束后安排一次课堂练习,并当堂对题目进行解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及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循环系统教学内容完成过半时,对学生进行期中测验,并将期中测验结果反馈给学生。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教师由此了解评价学生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实践,学生普遍反映虽然平时学习压力增加,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力更足,学习效率也有显著提升。

但在形成性评价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总结其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为:(1)形成性评价过程长,工作量大,面对100人以上的群体,要对每一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跟踪其学习进展,不仅需要循环系统课程所有授课教师共同参与,还需要建立与辅导员的定期沟通机制,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2)理论课上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探索更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评价。(3)形成性评价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自评与互评,既可以纠正教师对学生单向评价可能造成的偏差,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集体互动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相互促进。未来形成性评价实施中需进一步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习阶段,真正做好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今后的循环系统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如利用教学网络平台,建立多方位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跟踪实验组学生后续的学习情况等。通过不断总结反思,让形成性评价在系统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测验实验组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你知道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