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武华
【摘要】本文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双助力引擎,探索高校-企业深度互嵌互联,倡导教学融入生产且生产促进教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强调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重构应用式的课程体系,完备教学质量把控与培养反馈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31-01
1.引言
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差问题日益突出,高校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专业需求开设了各类理论课程,然而学生存在动手能力差、实践与理论脱离的问题,直接导致就业难等问题。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十三五规划中均提出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山东省于2012年开始部署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5年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预算1.04亿元重点支持35所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2.国内外现状
欧美等国家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展开了实际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德国率先采用了“双元制”[1]的校企教育模,美国采用了合作教育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CBE)[2],19世纪初英国实施“三明治”式的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3],澳大利亚采取了一种称之为“TAFE”的应用型培养模式[4]。
我国高校转型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步伐较慢,缺少配套制度,需尽快制定相关条例措施,明确学校地位、作用等,从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各方关注点着手,形成整套的方案计划。
3.双擎助力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改革举措
(1)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基于目标岗位需求安排课程,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知识构成,以技能提升为主要目标实现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的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一线的领动作用。
(2)强化教师应用技能提升,培养“双师型”在岗教师
校企合作在共建基地、共享资源的同时,应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一线教师的培养,将企业实际工程开发项目引入校园课堂,实现企业工程师、高校讲师、创业导师的三位一体,建立“双师型”一线教师评定标准以及职称评定办法。
(3)加大企业项目进课堂的力度,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基于产教融合实现校企融合基地建设,采取行动导向下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强化执行项目素养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具备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4)实现教学资源、开发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根据不同学校的定位在充分调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对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并能够基于企业已有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并根据各类工程认证需要、厂商的技术手册制定课程标准,与企业开发人员共同编写配套教材。
(5)基于市场行为准则,更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实现高企两级平行管理评价架构、双向导师负责制,基于项目完成度、技能掌握度、理论扎实度切实有效对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进行立体化评判,同时考虑市场行为准则,进行末尾淘汰制,建立退出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结论
本文借我省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之东风提出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双助力引擎,进行高校-企业的深度互嵌互联,搭建融合生产、教学行为,基于企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深化教师团队“双师型”发展目标,完备教学质量把控与培养反馈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真正做到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培养跨越式新腾飞。
参考文献:
[1]胡青华. 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2):38-41.
[2]Irvine C K S, Kevan J M.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ettings, 2017: 1-27.
[3]Bowes L, Harvey L. The impact of sandwich education on the activities of graduates six months postgraduation[M]. National Centre for Work Experience, 2000.
[4]Kangan M. TAFE in Australia: Report on Needs in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April 1974(Kangan report)[J]. 1974.